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又见富乐菊花黄

绵阳日报 2015-11-07 15:05 大字

□ 张怀理(绵阳)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代诗人元稹一曲《菊花》,犹如一幅灵动的油画,把菊花的靓丽与色彩,秉性与韵味。描绘得触手可及。秋天来了,秋风乍起,房前屋后,藩篱上下,一片金黄。菊花映照在夕阳下,愈发地灿烂,愈发地孤傲。

正是应了那抹意境,在百花之中,我对今日黄花,可谓是情有独钟。菊花的美,在于纯洁。那些白色,一定是干净的白,那些黄色,一定是均匀的黄,那些红色,一定是热烈的红。当然,比起菊花的美丽,我更钟情于她的性格,秋风冷雨中,菊花依然笑傲江湖,没有颤抖,毫不哆嗦,肆意写下一派的英姿。

就如那片生长菊花的土壤,也如那排举起菊花的篱笆,我是幸运的。对菊花的偏爱,上帝给了我们极巧的缘分。我们都可以和菊花耳鬓厮磨。缠绵悱恻,实在是妙不可言。每年到了深秋,这座城市都会举办盛大的菊展,让我们与菊花不期而遇。像失散的亲人,也像久别的恋人,我与菊花,四目相对,满含热泪。

我一直不甚明白,菊花的亮相为什么会在富乐山上。这个城市,人民公园的宽阔,五一广场的平坦,西山公园的婉约,青年广场的流畅,都是菊花们的绝好秀场。而富乐山,曾经是刀枪林立之地,充满阴谋的酒宴,倚强凌弱的谈笑,让孤傲的菊花情何以堪。

据说,三国时期,涪江流域曾经是一处战场,而富乐山周遭则是屯兵之处。富乐山原名东山,又因山势向东绵延招展,得名旗山。三国蜀汉时期,刘备以帮助刘璋抗拒中原入侵为名,进入蜀地。刘璋来到涪城迎接,在东山设宴款待刘备。把盏之际,刘备见山下良田一望无际,一派富饶景象,不禁感叹:“富哉,今日之乐乎!”富乐山因此得名。后来,刘备喧宾夺主,入主成都。

站在山顶,刘备看见的应该不仅是炊烟袅袅,男耕女织,更应该看到了旌旗连天,剑戟遍地,军帐丛生,战马驰骋。就是这样一座山,该怎样养育那些洁身自好,孤傲不羁的菊花啊!据说富乐堂疗养院一带只要挖地三尺,就会有折戟出土。那些曾经的铁锈,那些当年的血污,一旦渗出地表,该怎样装饰今日的黄花之梦境?

这个深秋,我又来到富乐山,与菊花团聚。一路浅浅脚印,一抹淡淡菊香。我愁肠百结,菊花却依然盛开。来到富乐阁,举目望去,漫山遍野的菊花,是那样地充满生命的力量,一味地铺陈出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诗意。我突然发现,在金色的阳光下,这座城市就是一朵盛开的菊花。那些林立的楼房,是菊花的花瓣,那些纵横的街道。是菊花的皱褶,那些涌动行人,是菊花的露珠。原来,这座城市早已从铁锈和血污中走出来,在今天这个丰饶的时代,肆意盛开,写意富乐。

这时,我才真正读懂了菊花的秉性与气度。原来,在历史的长河中,铁锈和血污也是养分。那些深深埋在地下的历史印记,就是我们的课本。我曾经读过台湾作家蒋勋的一篇文章,叫做《铸剑为犁》,印象极为震撼。他说,把那些曾经杀戮的剑戟,铸成可以开荒的犁铧,是我们人类的最好的归宿。

我想,我们今天的花朵,是不再需要温室的了。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今天的菊花,就应该开放在历史的纵深里,开放在灾难记忆的中。正是如此,我们才有蓬勃旺盛的理由,才有不断上长的依据。

富乐山,菊花黄,梦犹在,人未央。

新闻推荐

迷路鸟儿可能是珍稀草原雕为什么飞来绵阳是个谜 养好病后将放归自然

迷路的“呆萌雕”□本报记者李志豪文/图近日,一市民在三江河堤散步时偶然发现一只鸟儿蜷缩在草地上一动不动,一点儿也不惧怕陌生人。因担心鸟儿是因受伤而无法行动,好心市民将...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又见富乐菊花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