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那些年·这些年

绵阳日报 2015-07-12 23:39 大字

□李卫平 本报记者 张莉摄影报道

斑驳的红砖瓦房,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纵横交错的管道,墙壁还保留着各个时代的标语……这些特殊的历史符号已深深地镌刻在老绵阳人的脑海里。

朝阳厂、电子九所,相比它们的正式称谓,绵阳人更喜欢称呼它们的代号:212、126。

这两个隔江相望的老国企,曾经各自在富乐山和南山上书写着蜚声一时的辉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留下那个时代的烙印。212一些废旧的厂房里,尽管已杂草丛生,但仍识别得到被纷乱的脚步摩擦得发亮的水泥地,可以看得出那时人们努力的痕迹。仍然有不少人不愿搬离这块见证青春欢笑的土地,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而在126,一些热爱艺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在几近废弃的建筑里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尽情发挥想象、挥洒才情。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室内家居设计、音乐演出、艺术家工作室应运而生,酒吧、餐馆、服装店、书店、茶艺也是应有尽有各具特色。可以说,126现在已成了绵阳的一个文化符号。

同样是古旧的建筑,同样是大树参天、绿树成荫的清幽环境,212和126却以不同的姿态呈现,一个华丽转身,一个默默蛰伏。游走在它们的每一个角落,时间的蒙太奇会让一些浪漫的、怀旧的思绪频现,不时感知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典故、建筑艺术、生活与艺术的交织。

212,126,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工业和艺术的契合,它们的出路在哪里?明天又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敢妄下结论,却只能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利用手中的相机,留下那些或将消失的影像,追赶那些即将逝去的记忆。

126

①主题餐厅仿佛童话世界中的林中小屋

②清静别致的小雅书屋

③陶艺吧里摆放着各种DIY陶艺品

④静静的林荫小道

⑤一边品茶,一边听琴声叮咚

⑥小卖部的升级版

212

⑦办公大楼,上个世纪80、90年代这里有过“老军工”欢快的笑声

⑧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筒子楼,邻居们相处得其乐融融

⑨剃头匠老师傅在厂区流动剃头36年,每年为上千人理发

⑩曾经的工厂消防队所在地,楼前是他们的训练场地

11〇当年厂里驻军的院落,有岗亭、训练场

12〇车间门前的宣传栏,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痕迹尚存

新闻推荐

今日越王楼能否再入“中国名楼榜”?

8月28日,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叶增奎、盛立军,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国保等专家来绵,对绵阳越王楼申请加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协会进行考察。□本报记者田...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那些年·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