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回归传统的现代幽径——读70后代表诗人白鹤林新山水诗《后山》
□王楠(绵阳)
2011年,绵阳青年白鹤林出版了诗选集《车行途中》(阳光出版社)。“车行途中”——白鹤林的现代之“车”要开向哪里?这是一个问题。
随后几年,白鹤林的新山水诗《后山》结集出版,并相继发表于《星星》、《诗林》、《四川日报》、《江南诗》等报刊,我们才知晓答案:白鹤林的现代之“车”,开进了他家的“后山”,开向了自然山水。白鹤林的“诗写”,又与一座山发生了关系。
“出门只为见山”,“山野自成殿堂”(白鹤林《后山:半山》),白鹤林十余年来“安身”于绵阳城东游仙区沈家坝,他现实生活中朝夕相依的“后山”,就是因三国刘备与刘璋“涪城会”时一句感叹而得名的“富乐山”。
由60首小诗结集而成的白鹤林新山水诗《后山》,分为“草木篇”和“人事篇”的上下集,标示着白鹤林诗歌神性的目光,由长期凝视现代欲望的都市,转向凝视“后山”——凝视自然山水。
文字是坚硬的,/石头最心软。//铜皮俗不可耐,/如门楣招牌。//而语言刚说出,/风就表示否定。(白鹤林《后山:风》)
沿着石板路上山的时候,/群山正归隐于寂静无边的暮色。/我们轻声诵读荷尔德林的《生命之旅》,/宁静之诗如路边白色野花开在明月的惠泽之中。(白鹤林《后山:上山》)
70后代表性诗人白鹤林,走进现代都市生活二十余年,其诗写一直是与欲望的都市发生着隐秘的关系,关切欲望都市中个体生命的丰富体验,或“丰富、复杂的现代性”;并以日常口语介入当下,诗写个体生命丰富、复杂的“现代性碎片”。
捡回的旧作——//“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照顾着/历代的星辰。”(白鹤林《后山:星辰》)
在阅读的途中,/一枚书签是必要的。//它有利于我们顿悟,/或自由地走神。//恍如山峰追逐着星云。/在诗行间。(白鹤林《后山:走神》)
移情于景、以物观人的山水诗,是中国诗的一个传统、一个流派、一个大观、一个大境界、一座诗学高峰。《后山》标志着现代诗人白鹤林承袭了这个传统,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听从“后山”的召唤,穿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
现代人进入现代后,诸神退隐,大地“失去象征”,生活愈来愈荒诞。现代人生存的意义,已经燃烧成现代“意义的灰烬”。70后诗人白鹤林,身在欲望的都市,体察入微精深,而心又向往“后山”,向后山突围,寻找现代生存的意义和心灵的慰藉。
云中的博客。/随风而行的词。//发给隐者的私信。/未公开的日记。//独自醒来的夜雨。/遗忘最深处的叹息。//只有提纲的论文。/献给草木的咏怀诗。(白鹤林《后山:什么是后山》)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何处去?”。人从山林中走出,而最终又回归到山林,这是生命意志的轮回,或人存在的一个宿命。
白鹤林的《后山》现代山水诗,彰显了特别的现代诗学价值。这种言说方式,或诗学指向,正被越来越多的当代诗人所关注或尝试,如“孙文波新山水诗”、“陈先发新山水诗”、“杨健新山水诗”等等。
随着人类的文明进程,尤其是现代人遭遇现代化的囚徒困境,现代山水诗的人文性启示和人类学指向价值,愈来愈凸显。
白鹤林的《后山》现代山水诗,是诗人诸多“现代性”的一个“侧身”,展示了诗人现代生活的一个新姿态,在精神上走向传统。
相关链接
白鹤林,本名唐瑞兵,1973年生于四川蓬溪,现为绵阳市文化馆创作编辑。从事诗歌创作二十余年,出版个人诗集3部及合集多部,曾获首届四川十大青年诗人,部分诗作译介到外国,在国内70后代表诗人。其近年创作的大型组诗《后山》,以绵阳富乐山为人文背景和发生点,先后刊发于 《星星》、《诗林》、《四川日报》等。其中,浙江省作协主办的《江南诗》诗刊,于2014年第5期“首推诗人”栏目中,发表《后山》52首,对白鹤林作品极大的肯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烨)14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少敏带领市住建、规划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前往科创园区,专题调研元通公园规划建设工作。他要求,要继续深化项目前期各项工作,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