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沫若故里:一座千年文明古城的嬗变

乐山日报 2013-01-20 19:36 大字

得胜大道老街展新颜■余春雷/文  杨长喜/图

2012年9月3日,乐山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在沙湾区召开,参会人员进社区、看工地、走城郊结合地,“取经”沙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集中行动风貌塑造工程的创新与经验。

2012年12月9日,市委书记唐坚在《“沫若故里·沙湾精神”表述语阐释》上批示:各区县要认真学习沙湾城区风貌改造。

沙湾变了!沙湾美了!

公园、绿地、雕塑,满眼美景;大道、小街、深巷,流光溢彩;

办公大楼,色彩鲜明;商住小区,风格各异;特色建筑,独树一帜,现代气息迎面扑来。

新的城市、新的轮廓、新的色彩、新的韵律。

三年前,留在当地老百姓记忆里的沙湾还是:“天苍黄、尘飞扬、道路泥泞穿小巷……”

沙湾区何以实现“漂亮的180度转体”?当地老百姓感触很深:“这些靠的是全力实施城乡风貌塑造!”

“视野的宽度决定思想的广度,规划的深度决定发展的高度。”创新理念,前瞻定位,生态园林城市起宏图

精深的理念,源自决策者的大思路;精细的规划,源自攻坚者的大气魄。年初,沙湾区委、政府以建设“沫若故里·生态家园”为目标,以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为抓手,围绕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沙湾要建设乐山“两化”互动先行区的要求,大力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奋力实现“环境大改善、形象大提升、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工作目标。

为避免走“千城一面”的城建路子,沙湾区党政主要领导率区级相关部门前往南京、桂林等城市“取经”。结合沙湾城市特色、文化底蕴及产业特色,该区大胆提出了“一带两城三园”的城市总体布局。一带:大渡河生态旅游带;二城:沫若文化城、绿岛水城商业区;三园区:钒钛钢铁循环经济产业园、不锈钢民生产业园、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仅要有GDP的提高、城市设施的完善和物质文明的进步,更要有公民文明素质的大提升、城市人文精神的大提升、社会管理创新创造活力的大提升,有人民群众对这座城市、对自己生存质量的文化认同感。因此,提练和弘扬“沫若故里·沙湾精神”,宣扬城市的核心价值,让文化的强大力量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加速城市发展正当其时。”沙湾区委书记伍定说。

沙湾区城市规划严把审查关,健全了“公众参与、专家评审、党委政府决策”三位一体规划审查制度,这些规划全部都落实到每个地块,每栋建筑。

沙湾城市之变,变在品位上。沙湾区按照“护其貌、显其颜、保其韵、铸其魂”的思路,委托国内和省内知名设计单位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从城市建设风格、景观环境塑造等方面入手,将川西民居风格的郭沫若故居建筑风格作为风貌塑造的基本格调,改造整合出特色鲜明、传统韵味浓厚、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建筑”;同时,将初步设计方案在沫若广场、电视台、新闻网进行了公示,广泛征求群众、专家和两代表一委员意见,做到舆情引导与规划并行,既确保了规划设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为规划执行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沙湾城市之变,不仅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和谐建设理念中,更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沙湾区坚持沫若文化在传承中弘扬、在弘扬中发展,将沫若符号——“文豹”、沫若书法作品、铜河文化及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吉祥符号——“福、禄、寿、喜”等融入城乡风貌塑造,力求达到“传承文化、塑造特色、提升品位”的目标。同时,以沫若故居为核心区、沙湾城区为氛围区、郭沫若在沙湾古镇的成长足迹地为辐射区,规划恢复古凉亭、青石板路等特色景点,增强人们对沙湾老城的怀旧感和归属感。

“沙湾不与人家比高楼、不与人家比规模、不与人家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秀气、比大气、比文气,展示出自己的鲜明个性和独特的定位。”文豪路、文豹路、故居停车场……如今的沙湾,“新”与“旧”的交替正在一种不动声色中蔓延,来过沙湾的人大多盛赞沙湾“古得现代、新得雅致”。

“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城乡环境治理,像创造艺术作品一样经营城乡风貌塑造品牌。”沙湾经验启示我们,“农村版”通过风貌塑造跨入“城市版”,也是一次改革和创新的实践

在全区风貌整治动员大会上,沙湾区委、区政府响亮提出“告别脏乱差、老旧破,让沙湾人活得舒畅”、“建设沫若文化城,让沙湾人活得自豪”、“建设一个新家园,让沙湾人活得幸福”的口号。思想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再大的困难也要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干。

沙湾区成立由书记、区长任组长,74个区级部门和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整体联动、齐抓共管、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从住建系统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项目推进组、技术组、协调组3个工作组,并将每个项目建设任务与领导班子成员、项目负责人、施工业主捆绑。同时,在工程准备前期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制订预案11个,组织人员深入到镇、村、社区、企业,主动入户沟通、反复做群众的宣传解释,消除误会、争取理解和支持,确保工程施工顺利,按时完工。

沙湾以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通过会议、电视、网络、图片、区歌、区树、区花、区徽,再加上“厚德崇文,坚韧奋进”的沫若故里·沙湾精神,使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加速器”,规范了市民行为,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在媒体上曝光影响创建工作的反面典型,宣传表彰正面典型。开展“小手拉大手、小家带大家”、“万人大扫除”、文明劝导、义务监督等活动,把触角延伸到机关、企业、社区、村社、学校、家庭,营造了“群众理解、企业支持、商家参与”的浓厚氛围。

沙湾既注重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和各项指标的达标到位,更注重立足长远,按照“每解决一个问题,跟进一套制度”的要求,出台了《关于提升城市建管水平的实施意见》、“层次+分类”治理城镇占道经营和户外广告;“重拳+疏导”治理城区集贸市场;“管控+规划”治理交通秩序;“绿化+改造”治理市政园林和城乡风貌;“降尘+治污”治理城区扬尘;“畅路+洁水”治理公路、水路和水环境。围绕把城乡风貌塑造工程建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廉洁工程的目标,建立了工程推行领导牵头、五方责任主体加“三长”会审协调机制及“日报告、周督查、月小结”督办机制,用“问责到位”促进“履职到位”。目前,沙湾区投入资金近1亿元,完成城市建设项目16个,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9户、关闭污染企业13户、转产企业8户、搬迁企业10户。

优美的环境,是资源,是财富,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沙湾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西部欠发达山区要寻求突破,城乡风貌塑造不乏为一条科学发展和跨越之路

三年的治理、三年的创卫,环境干净了、街道靓丽了、城市变美了。沙湾区城乡风貌工程,从“脏乱差”到“洁齐美”,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更是群众的幸福指数;从“要我治理”到“我要治理”,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更是市民的文明意识;从“直面问题”到“以人为本”,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更是干部作风和干群关系;从“发展短板”到“蝴蝶效应”,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更是加快发展的活力。

沙湾区风貌塑造工程创造了“9个月全新建成一个五星级酒店,40天完成迎宾广场的征地拆迁打造”的沙湾速度,整个风貌塑造工作中,全区没有一起安全事故、没有一起群体性事件发生、没有一人上访,全区党员干部实干苦干和坚韧奋进的作风得到了全面提升。

环境的改善,极大地提升了沙湾的对外形象,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目前,沙湾区与省内外30余家企业签订了总投资139亿元的33个项目。2012年,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8亿元,增长15.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增长18%。沙湾区在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考核中排名第23位,四川省类区先进县,并排在山区类区县第二位,工业化率达78.6%,居全省第二位。

环境治理,改变的是环境、转变的是作风、激发的是活力、赢得的是发展、实现的是和谐、收获的是民心。沙湾区城乡风貌塑造实现了治理与产业的和谐共振,走出了一条符合沙湾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疑是沙湾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的生动实践和“点睛之笔”,是沙湾抢抓同城发展和建设乐山“两化”互动先行区上震撼心魄的“最强音符”。

新闻推荐

2012年全市GDP总量1037.75亿元乐山迈进全省“千亿俱乐部”

本报讯昨(24)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2012全市GDP总量1037.75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居全省第3位,已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圆满完成全年目标,成功迈进全省“千亿俱乐部”。2012年,乐山市牢牢把...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