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草根的传奇

金融投资报 2012-08-08 23:42 大字

罗辑摄影李里

所谓“高手在民间”,普通股民中“隐居”着大量的“草根”英雄,他们创造的股市传奇不为常人所知却又有典型性,这四个故事是不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

我为股东维护权益的故事

采访对象:张宁

故事剪辑:初入股市亏损50%,为维护正当利益向证监会抗议,成立理财顾问公司买两套100万楼房。

常看成都某电视台股评节目的观众或许会认识这位语速较快、说话风趣的资深股民——张宁。

在股市上摸爬滚打 20多年,张宁相比其他老股民,其经历更为特殊也更为丰富。在入市的早些时候,这位自称年轻时愤青的老股民就在《上海证券报》、 《中国证券报》 等国内权威专业证券报刊发表过很多具有建设性意见的分析文章。后来不写文章了,他又在成都 33频道担任起了股评嘉宾。能够让这位老股民不断通过媒体为投资者“说话”,是因为张宁骨子里有热血,用他自己的话叫做“有点愤世嫉俗”。

在张宁保留的一摞厚厚文字资料里,有一张约为60厘米宽、1米长的纸,纸上三行大字写着“恒通股东呼吁 保护股东权益 取消错误方案”。这是一个股东为自己权利据理力争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便是张宁。

年少轻狂:维权曾“愤青”一次

1992年7月 1日法人股内部流通试点开始,STAQ(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被指定为法人股流通市场,7月6日首家试点企业——珠海恒通置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该系统定向募集法人股,随后其法人股在STAQ系统内转让。时值试点初期,出现的问题和弊病相应较多,恰恰就被张宁遇到了。

成都的 STAQ系统开通得比较晚,当张宁等上万法人股东购进时,恒通股价在10元左右。随后几个月,其股价连续下跌,跌到 6、7元时,恒通公司决定新配募股,并将进入STAQ系统流通。

张宁认为这样的做法损害了原股东的利益,便发起成立了成都股民“联益会”,签下了一张题为“恒通股东呼吁保护股东权益 取消错误方案”的呼吁书。证券公司将这张呼吁书照相,将照片传至证监会,当时的证监会主席刘鸿儒亲自过问此事,并点名要求恒通置业妥善解决。随后,恒通置业便邀请部分媒体以及十几位股东去该公司所在地进行商讨,最终以100万股原始法人股配送给股东的方法解决此事。

对于这样的解决办法,张宁说:“既然我牵头来发起这个事情,如果我收了这些原始股,那别人会说我这是在吃钱。所以我拒绝了。”

张宁说,那时年轻,有点愤世嫉俗,现在不会再做这样的事了。实际上,他并没有因为股价下跌而愤怒做出过激行为,只是通过合法渠道、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细数浮沉:500万收益很知足

1992年,张宁带着一万元的本金入市,不到几天,就亏得只剩5000元,但他没因此撤出股坛。到2001年,通过自己的操作和黑马理财顾问公司的业务收入,他已经有500万的收益。“我现在住的房子就是那个时候买的。这个房子十多年前是 100多万一套,当时买了两套,周围的房子才一千多两千元一个平方,这个地方是6444元一平米。”

但对于现在的行情,张宁指了指脚上穿的鞋,略带黑色幽默地说:“以前我穿皮尔卡丹,现在这行情,就只能穿草鞋了。”他现在大部分资金已用于购买国债。

除写文章、上电视节目,在股市20年,张宁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经历——开办理财顾问公司。

1995年,张宁和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成都黑马理财顾问公司,只可惜公司成立不久恰逢1997、1998年的大熊市,股市行情不好,公司的业绩也比较差。和现在很多基金经理的苦恼一样,行情好的时候客户赚钱,大家开心;行情不好的时候客户赔钱,大家都不好受。除此之外,当合伙人看着公司连连赔钱,心理压力较大,没能支撑下去,1998年公司关闭。多年过去,朋友告诉他现在办理代人理财的执照十分困难,张宁有些遗憾:“早知道就不关了,每年去把年税交了,这个执照现在都值1000万。”

我创造了川盐化的历史最高成交价

自述者:房晓雅

故事剪辑:房晓雅创造了四川第一家上市股票的历史最高成交价——18元。

我精心保存着一张淡黄色的股票交割单,它是四川第一只上市股票——川盐化,而其上市当天我炒股多年最成功的操作。它的历史最高成交价是18元,令人难忘的是这个价格是我和几个朋友创造的。

那是 1993年 3月 14日,四川第一只上市股票川盐化在深市开盘。一大早,我和几个朋友便来到西玉龙街陈麻婆豆腐店的二楼平台上,这是当年成都屈指可数的能买到沪深股票的地方之一。

不巧的是,十几位从乐山、峨眉赶来的股民已在营业部门口排起了队,几名保安忙着维持秩序。9时 15分,集合竞价的时间到了,排在前面的股民拿着笔却不填单。一问才知道他们心中根本没底,不知道卖票该填什么价位,想等开盘后再填单。我们向保安问明情况,挤到前面填出川盐化的第一张报价卖单——18元。

9是25分,屏幕上显示了第一笔川盐化的成交价——17.63元,我们的心一下掉入谷底,价报高了。那时成都证劵营业部没有现在的电脑自动交易,委托单全靠手填,报单用电话,几百人围着一个大显示器看行情。

我们几个朋友就这样仰着头,眼睛都不眨地在盯着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数字。17.7、17.8、19.9,它就是不去摸那吉利的 18元。一上午就这样在坐立不安中过去了。下午开市后有人发杂音:“填啥子‘要发\’ (18) 嘛,填个‘一起发\’(17.8)多好,早就成交了。”话音还没有落,“快看,18元出来了。”一个朋友大声喊道。果然,红色的屏幕上出现了川盐化18元的数字。但就在我们揉眼的片刻,它便从屏幕上消失了,直到19年后的今天,川盐化的股价再也没有到达过18元。

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当天不能看到成交回报,我们的股票到底卖出没有,谁也不敢肯定,接下来两天股市休市,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我们的心情一点也不夸张。

星期一我们一大早又来到证劵公司,当从成交回报栏上看到我们的股东代码时,大家都禁不住高呼起来:“成功啦!”

19年过去了,无数的股票交割单我是看过就扔,但这张有特殊意义的川盐化的交割单却精心的保留着,每当看见它,我心中便感慨万千。

道教文化让我由亏损转向盈利

采访对象:王冬立

故事剪辑:四川资本市场第一批“红马甲”,依据 《波浪理论》操作一直亏损,学习道教、佛教传统文化后开始盈利。

年龄仅37,但股龄已有20年,从17岁第一次在红庙子交易开始,王冬立似乎注定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这个也在成长中的资本市场。

17岁的王冬立第一次在红庙子买卖原始股赚了一笔后便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魅力。半年后,他从职业高中毕业,就投身到了证券行业——现在的和兴证券,当时的四川省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在职业高中学习金融的他,当时进入证券部除专业对口外,也是希望能进一步接触股票,学习更多的证券知识。

王冬立在股票市场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找了两本盗版的 《江恩理论》、 《波浪理论》,深入学习股票操作的理论,但炒股能否赚钱和证券知识的多寡是没大关系的。

1997年,王冬立学完了理论,手握“学富五车”的知识和积攒了五年的工资,一次性全部投入股市,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炒股历程。

第一次炒股,王冬立亏得一塌糊涂——五年的储蓄全买了梅雁股份(今ST梅雁),十多块买入后就开始下跌,最后在30%的止损位卖出。第一次炒股失败了,但王冬立并没有就此放弃。在割肉之后,梅雁股份又涨了起来,王冬立此时没有介入,他等着这只票调整,然后抄底。思路虽然是正确的,但等到股价下跌后接手,他期待的反弹没有来,反而来了一个深跌。

王冬立戏谑地称是自己“没忘招式”亏了钱,但根本原因是“赌徒心理”让自己一亏再亏。他说:“所谓的技术、理论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人的本性在操作中更占主导地位。”

2002年,王冬立开始研究道教、佛教文化,也从那时起,王冬立亏钱的第一阶段结束,进入了有所盈利的第二阶段。说起来有些玄乎,但王冬立自己分析认为,道教、佛教文化教人如何平衡自己的内心,在盈、亏面前能够保持平和,做到不贪、不躁,也就是现在很多股评家、老股民反复提到的“止盈、止损”。

我在新加坡买上市的中国股票

自述者:刘宁

故事剪辑:刘宁买的第一只股票是老八股中的二纺机,没赚到钱,却在政府发的认购证中淘到了人生的第一笔金。出国继续做投资,在新加坡买中国公司的股票,回国后全身心力战A股。

我第一次炒股,是1992年5月,买入股票是老八股中的二纺机。我那时在纺机机械厂工作,认为纺机行业效益尚好,就在当时高位进仓。我一位陈姓同事与我各拿12000多元买入二纺机。当时我俩借用别人账户买入二纺机,开始向上爬升几日,一周不到就开始下跌。在股价腰斩的那天陈姓同事说:“板头”,天天缩水抵挡不住,走了吧。当时我说:“俺不走”。

二纺机继续下行,最低时刻,我的12000元,只剩4000元不到,再扛了半年就迎来黎明,但实际上,很多小散是在黎明之前倒下的。

买认购证赚了1万

1992年政府发认购证,银行柜面有售,30元一张。因为市面上流传中奖率只有1/3,所以购买的人并不多。人们哪里知道,这是政府在发放金条,一根一根光灿夺目的大金条。

买认购证那天,正好我的儿子降生人世,老婆在做月子。五斗橱的抽屉里尚存600元钱,我本想购10张,但想到儿子要喝奶粉,老婆身体极弱,还要办满月酒。最后仅买了1张认购证。不久,大家得知认购证张张均可中奖,黑市上开始炒认购证,此证的价格日涨夜大。

那日购买认购证回家,正遇到我的小舅子,他在菜场承包了一个肉食摊位,手中有些余钱。我中的股票是新世界,一半在68元价位出手,剩下是在56元价格出掉。赚了近1万元人民币,这以后,我冲入了股市。

新加坡炒猪肉期货

1994年我辞职离开上海,赴新加坡打工。我就在买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股票,我希望中国股票像中国国力一样,不断上涨。进仓后,第一周赚了8%,没走,后来该股开始下行,加仓后,继续下行,三个月后,以亏损3000新币斩仓。

不久,我又探寻投资机会。一天我在新加坡《联合晚报》上看见一则讯息:曼谷银行可以炒期货。当时我们做的是猪肉期货,那一年正逢台湾爆发“口蹄疫”猪肉价格大幅上升,我们赔率是1∶100。三天后我敲打着计算器,心花怒放,立马又向账户里打进两万美元。账面财富日长夜大,几次我从睡梦中笑醒。当时我设定获利30万美元时,就即刻平仓。

回国与《金融投资报》结缘

2001年我回到上海,成了四川金融投资报的忠实读者。10多年来,甜酸苦辣不能一一言表,反正很多牛股从手里滑走,例如中金黄金、山东黄金,都是第一天上市集合竞价买进的,赚了几块钱一股,就抛掉了。还有现在稀土大牛股,过去是ST聚脂,我也曾重仓过。

中国股市终将会得救,但我又能多看几次生死轮回呢?路还要走下去,只要一息尚存,我的《天坪红枫》和《天目松》在脑海里永远不会遗失。

记者 罗辑 摄影 李里

来源:《金融投资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51-0043 邮发代码 61-102征订:028-86968486

新闻推荐

继往开来谋跨越

光环与尴尬皆成过去。在四川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的历史进程里,资本市场必将肩负更重要的使命。未来是美好的,关键是我们要选择一条怎样的路径?本报记者龙刚周戎杨成万本版摄影李里让过...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草根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