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绝不落下一人一户

乐山日报 2016-09-23 00:00 大字

■ 本报记者  罗学锋

“没有彝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役,不允许有任何的退缩,也决不能落下一人一户。”今年以来,乐山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抓部署、抓推动、抓督查,全市上下强化思想共识、强化“三保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强化政策兜底、强化产业支撑、强化责任落实,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沉下去的责任

绝不当“甩手掌柜”

9月21日一大早,市粮食局派驻金口河区金河镇曙光村的“第一书记”关辉就忙开了,道路建设、产业基地等几个事项需要与村“两委”干部再次合议,进度必须加快。

从去年8月下派到现在,一年多时间,关辉深深感到:“作为第一书记,只有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心连心地和老百姓常交流,才能了解老百姓的冷暖,才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在干什么。沉下去,这是一次历练,更是一种责任。绝不能人在心不在,绝不能当‘甩手掌柜\’。”

像关辉一样,全市下派的1000多名驻村帮扶“第一书记”,扎在村里、住在乡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之中。

“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检查,绝不能当‘甩手掌柜\’,绝不能推一推动一动。全市所有市县乡领导、市级部门和帮扶单位都要参与,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对工作不落实、完不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的,要层层问责追责,绝不搞下不为例。”市委书记彭琳在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要求掷地有声。

落实39名市级领导、市县部门“五个一”驻村工作组,全覆盖259个省定贫困村;非贫困县党委、政府组建了驻村工作组,帮扶210个市列贫困村,着力解决好“谁来扶”。

市领导集中带队蹲点调研、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访贫问苦、探索研究贫困老人集中供养……一个个行动、一项项举措“剑指”脱贫攻坚。

责任压实,措施落实,赢得了群众好评,也带来了群众观念的变化。

“说实话,过去我们心里还是有一点‘等靠要\’的想法,心想反正政府在帮扶,等政策来了再干。” 9月14日,金口河区永和镇村民刘永洪得到了该镇自主脱贫奖励,“自我脱贫”的意识增强,决心把原计划明年脱贫的目标提前到今年年底。“各级干部都那样子帮我们,你自己还不好好干,说不过去嘛。”

育起来的产业

涌出增收“活水”

“以前这里都是撂荒地,合作社成立后,我们带动社员新造以柳杉为主的商品用材林,既改善生态,又增加收入。目前,合作社已拥有商品用材林基地约10000亩;发展社员189户,其中包含建卡贫困户近50户。” 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水碾坝村马儿山林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前,一亩地最多产200斤玉米,算上人工费、种子费等,不赚还亏。现在加入合作社发展林业,农户以土地入股,可获得每亩土地40%的收益。”俄木阿觉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仅如此,农户还可以到基地务工获得工资。合作社每年支付的劳务费有200多万元。现在,我们一方面发展商品用材林,另一方面发展林下重楼种植、笋材两用林,有条件、有意愿的社员以资金入股,按股份分红。2015年,合作社社员户均收入约2万元呢。”

创新实施系列举措,培育产业增收“活水”:

——推进“百企帮百村”,推动135户企业与123个贫困村签约结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市财政列支1000万元,用于对扶贫产业带动主体发展的补助、贴息、担保等支出;

——加快电子商务扶贫,在4个贫困县60个村建成“一村一电商”网点;

——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以服务“三农”和“小微”为重点,市级财政安排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保证金1000万元、增长72%;

——创新旅游扶贫,申报1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8个示范村;

——创建就业帮扶5本台账,免费培训推荐就业,确保“一人就业、全家脱贫”,4个贫困县转移18.8万人、输出率56%;

……

如今,“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挣双收益、资产股权量化到贫困户“钱生钱”等多种模式在乐山得以推广,培育出了一个个贫困群众增收的产业,涌出一股股增收“活水”。

新闻推荐

马边:严打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

本报讯(记者郑旭)今年10月是第26届“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马边彝族自治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并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