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绘不辍 干天大哥“画说”彝家风情
干天大哥与他的作品。
作品《杀年猪》。
□本石巫果 文/图
在马边彝族自治县的绘画界,作为地地道道的彝族农民画家,干天大哥的名字可谓人人皆知。
阳春三月,笔者沿着蜿蜒曲折的通村公路,专程前往大山深处拜访了这位画家。走进干天大哥的家里,看见墙上挂满了画作,地上放着根雕作品;右边里屋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便是卧室兼画室,桌上摆着画笔、画纸、色盘和颜料。看见笔者进来,他便介绍自己:“我身份证上的名字是格铁大哥,干天大哥是为了作画署名时,便于书写而改的。”
自学绘画三天不画就手“痒”
干天大哥是该县民建镇灯杆堡村南厂湾组的一位彝族农民,现年51岁。他说,小时候因学校搬迁后离家太远,加之家长要求留在家中放猪放羊,他只读了小学一年级一册就辍学了,后来参加青年夜校班学了彝文。干天大哥绘画全靠自学,除了参加过县文化馆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素描培训,得到县文化馆几位前辈绘画老师的指点外,他从来没有在美术院校学习深造过。
干天大哥自幼酷爱画画,也很有画画的天赋。“早在4岁左右,看到生产队保管室里张贴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画像,心中就产生了画画的想法,于是捡起木炭在保管室的墙上、地上开始学着画,从此与画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干天大哥说,放牧时,他把石板、地板当画布,把木炭、五彩石当画笔,画他熟悉的亲朋好友、家禽家畜和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花鸟飞虫。有时,画着画着,便进入了忘我的境界,猪牛羊不在了,他全然不知,天色已晚,他全然不觉。无论是寒来暑往,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空,他就会拿起画笔画画。三天不画,就会手“痒”。
特色浓郁绘画作品受到好评
干天大哥的创作题材有着独特的彝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他用手中的画笔记忆和传承着一个个彝族民间神话传奇故事,让《六祖分支》、《支格阿鲁射日》、《青蛙娶妻》等美丽的神话故事跃然纸上。他用手中的画笔把生活变为艺术,用绘画的语言向世人讲述着彝族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和改革开放给彝区带来的发展变化与丰硕成果;作品中英雄结、瓦状帽、擦尔瓦、花边衣、百褶裙、大脚裤等服饰和迎宾酒、杀年猪、新家园、月琴叮当、春耕等场景,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原汁原味地体现出了彝族的风情,展示了农村多姿多彩的景象,描绘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风貌。
因为作品生动,干天大哥的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马边县文化馆专门给他提供了创作用料,并收藏和展出了他大量的作品。他的画作还先后参加过马边农民画展、马边“长和杯”摄影书画展和乐山市职工(农民工)书画摄影展、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受到广泛的好评。
不计回报传承彝族民间文化
干天大哥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除了绘画,他还会根雕、木雕等技艺,《猫》和《牧童》分别是他根雕和木雕的代表作。他还会库斯牛牛、阿斯牛牛、阿惹妞妞等说唱音乐艺术。
在谈到他的绘画作品的价值时,干天大哥说,他的作品虽然目前还不能带来经济收入,但是可以传承彝族民间文化,可以让别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可以传递社会正能量,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不管儿孙们喜不喜欢,他都愿意为他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绘画作品。
最后,干天大哥还向笔者讲述了他心中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有机会就出去参加学习培训,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三年内修一座专门的房屋作为自己的创作工作室和作品展览厅;以后再到城里举办一次个人画展,让自己的作品走出大山,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关注和欣赏自己的绘画艺术。
新闻推荐
斩龙垭酷似山龙一条,绵延近五华里,龙头搁于旌阳区双东镇青山村的秦家沟,龙尾置于原中江建设乡,梁上的土丘被苍松翠柏覆盖,垭口之间的“胜天渡槽”雄伟壮观。从粱下抬头仰望,看见的是一幅“青绿风景画”...
马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边彝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