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顶下 有一条动物保护的单行线
1月23日,马边县高卓营乡西泥沟村4组。娄者石美吃完午饭,就忙着准备行装。他把两个编织袋挂在矮小的白马背上,袋子里是土豆、玉米饼、腊肉等食物和日用品。娄者石美要带10岁的儿子到对面的高山上住一段时间,让儿子在寒假里去感受与野生动物的相处之道。
对面半山腰上,有上千亩集体林地和娄者石美家的玉米地、土豆田和羊圈。“离羊圈几百米远,就进入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了,我们不能随意进去,但里面的老熊、猴子、野猪会随时出来,把庄稼糟蹋了,把羊子吃了。”娄者石美有些担忧地说,不过还好有政府的损失补偿。
A
遭遇“入侵”,村民静等补偿
[镜头]2013年5月25日傍晚,天色渐暗,娄者石美走出集体林地里搭建的棚屋,沿坡一阵吆喝,然后回到羊圈旁看着羊儿归圈,心里不禁暗暗吃惊:“少回来了好多!”他家的羊群一共是90只,归圈的只有60只。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娄者石美就沿着羊儿吃草的山坡去找羊,看到的是老熊的脚印、粪便和羊子被吃掉后剩下的内脏、骨头、脑袋……心痛归心痛,他也不敢去追赶老熊了,连忙打电话给乡上的野生动物保护站。几个小时后,站里的工作人员阿别罗立等赶到现场,拍照、数残留物、做笔录,损失了23只羊,“还差7只,只能算失踪了。”阿别罗立说。
类似的损失,在村子里每年都会发生好几次。村里人已经习惯这样的方式:遭遇野生动物入侵、报案、核定损失、领取补偿。
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成立,以保护大熊猫、羚牛、珙桐、水青树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自然生境为主。与保护区接壤的千亩集体林是村里人赖以生存的重要林地,林子里可以放羊,林旁还可以种玉米、土豆,是村里人重要的生活与经济来源。不过,黑熊、猴子、豺狗、野猪,甚至豹子也会来到这里,与人争夺资源。
在大风顶管理局办公室,副局长李祥友拿出厚厚的一叠资料,记录了近年来野生动物入侵村民农田和羊群的案底:2007年8月25日晚,柱上村村民吉石能机家10亩玉米苗被野猪吃光。2012年9月9日,大风顶村吉木知子和同村村民的玉米地,在一个月内被黑熊践踏一空。2013年8月,大风顶村乌鲁牛古家的6亩玉米被猕猴践踏偷吃。据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社区调查数字显示,超过70%的村民家庭受到过野生动物的侵害。
[点评]这是村民的损失,但换一个角度看,这又是自然保护区的成绩,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地出现,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写照。
B
红线单行,只有动物可以乱来
[镜头]1978年马边大风顶保护区建立以前,这里的野生动物是可以随意捕猎的。以前村里有专门的猎户,村民被野生动物侵害了,就由猎户出面“讨说法”。猎户家有撵山狗、有猎枪,捕获的动物就是猎户的收入。
娄者石美抚摸着自己的羊毛披风说,做一件防寒的披风要剪10多只羊的羊毛,丢失了羊是很心痛的。“过去是找猎户,现在要保护野生动物,只能依靠补偿金,感情上还是可以接受的。”
野生动物的出现,完全是随意的,有时甚至能发现大熊猫的踪迹。
2005年春天,大风顶白家湾保护站站长阿余知志等人在巡山时,一只大熊猫从眼前经过。这样的幸运并不多见,但还是能经常发现大熊猫吃过竹子、竹叶和竹笋留下的痕迹。2013年4月23日,大风顶高卓营保护站管理野外红外感应相机监测图片里,一只大熊猫意外闯入,这是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建立35年以来,首次拍摄到的野生大熊猫活体照片。
喜欢侵入农户羊圈、田地的野生动物,对出现在森林里的相机也没有手下留情。在采集数据时工作人员发现,原来牢固捆绑在大树上的DG06号红外相机没有在“岗”,而是被抛在距安装大树数十米外的地方,变成破碎的残骸。
管理局一个调查数据显示,面对野生动物的入侵,超过57%的村民们给出一个纯朴的回答:“不管它。”
为了防止野生动物乱来,村民们或者在地里做个稻草人,或者到地里去搭个棚子守着庄稼,“稻草人可以临时吓吓胆小的动物,只有人守着的时候,它们就不来了。”村民阿约罗格说。这样的方式,被75%的村民选择。
[点评]在保护区周边,可以乱来的是动物。而村民在承担保护自然资源的义务同时,也承担着自己的损失。
C
动物伤害物产,政府来补偿
[镜头]按照一只羊100元钱的补偿金,去年底,娄者石美从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领到2300元的补偿金。如果按市场价,一只羊的价格在千元左右,补偿金只能算是一种安慰。
对世代遭遇野生动物侵袭的村民们来说,十分之一的经济补偿还是很有效的。“我很想把它们杀死,但动物是要保护的,有政策的补偿,气就消了。”一位领到过补偿金的村民这样说。
根据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最新社区调查,木材、采笋、挖药和家畜养殖占到保护区周边村民经济收入的46%以上,每户年均薪柴使用量约为15000公斤。在保护区建立的数十年间,周边的人口从不足2万上升到3万多。随着自然保护区面积的扩大、保护力度的加强,村民的经济来源受到更多限制。
按照马边彝族自治县《野生动物伤害补偿政策》,保护区自2011年开始,每年从县财政获得3万元的野生动物伤害补偿专项资金,用于野生动物对保护区周边地区人畜伤害和损毁庄稼的补偿。从2011年到2013年12月,县里累计兑现的补偿金达到9.6万余元。
查阅相关报道,马边县的野生动物伤害补偿政策在国内自然保护区独树一帜。最早的补偿记录,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其后,保护区管理局自筹经费对村民进行了一定的补偿。由于没有收集相关的资料,30年来,有多少野生动物“干了坏事”难以统计,但村民们已经形成习惯,“出了险,可以找保护站补偿,虽然补偿不多。”
[点评]虽然补偿不多,但它密切了自然保护区和当地群众的关系,也有利于群众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马边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也在于此。
记者手记
世外桃源
从成都到大风顶,有约8小时的车程,只有一个多小时在高速公路上,接下来水泥路面的省道,山间没有硬化的公路,都是弯多坡急。
从马边县城往大风顶,有两个地名容易记住,一是烟烽乡,一是西泥沟。雾绕的山峰与水土丰沛是外来者最初的印象。因为雨量充沛,土地常年都呈“稀泥”状,所以有了稀泥沟,但地名应该写成“西”、还是“稀”,村民们各执一词。
还在农历腊月间,田里的油菜已经开花、几米高的山茶树艳红朵朵,与翠绿的蔬菜相映;山坡上黑色、白色的猪四处游走,母鸡环侍着小雏;闲下来的村民们抽着一种叫“兰花”的烟,是自家田地里种植的。
大风顶至今没有旅游开发。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依然保持着原生态,像村民房前屋后的蔬菜地一样,青翠而天然,很容易让人想到世外桃源4个字。
□本报记者 黄里
新闻推荐
新村建设怎样进一步提高覆盖面?代表委员热议——□本报记者余如波“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建设,力争新村建设覆盖40%左右的行政村。”1月28日,省十二届人大三次...
马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边彝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