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舍不得”用的村道
新胜村9组道路通车半月,整洁如初。■本报记者陈宏杰文/图
1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井研县三江镇新胜村,听说全村24个组中最后一个组——9组的断头路7日竣工通车了,但村民们至今把这段路当成“宝贝”,十分爱惜。记者立即来了兴趣,提出去看看“什么情况”。
三江镇镇长罗卉和新胜村党支部书记夏国军带着记者,驱车从村委会门口的省道305线往自贡方向行驶了1公里多,就来到九组所在地的路口。车停在属于省道的黑色柏油路面上,从右边向里望去,一条银灰色的混凝土路顺着两山之间的“夹皮沟”左边山下蜿蜒而去,十分醒目。
“里面就是9组,两山夹一沟,山高田土少,石头多、土质差,30多户村民的生产出行都不容易。”罗镇长快人快语。“山上就没什么好挣钱的东西?”“过去打石头出去卖,现在种林竹和苗木,还可以。”夏书记很熟悉情况。
沿着村道往里走,记者仔细盯着路面看,确实就像是头天刚修好的,除了昨夜从山上吹下来的树叶竹叶和一些小树枝,过去在公路上看惯了的泥土石块一点都没有,就连路边的棱角上也不见有人刮过鞋底。记者忍不住问,“这条路真是7号通车的?就像没用过一样。”“你不知道,这条路因为个把人找些理由不同意,用了20多年才修通,费了大家好多精神哦。这里的老百姓对它太有感情了。”夏书记回答。
走了不到200米,路边的朱云亮一家3口正在高出路面1米的住房旁边修地坝,父子俩摆弄平整机,老伴打下手。看见镇村干部来了,老伴忙说,“路终于修通了,再把坝子修好,林子竹子砍下来晒干好拉出去卖钱。”继续往里走,路面同样干净。夏书记不时指着两旁“发岔”的道路说,“这是通户的路,同样是2米5宽、15厘米厚的混凝土,通到每家每户。”
“修这些路还是上面给钱?”“主路是由政府补助、成功人士捐助和村民集资修建,这些支路主要是村民出资,政府按40元每平方米补助,总共1269米、投资151000元。”“村民愿意?”“他们都想了20多年了,我们干部跑了几十趟,才做通了个别人的工作,一个个高兴得很。”走完了700多米的主路,再往前就是刚才说的“支路”了。
一旁的好些村民家门口停着摩托车、电三轮。走了300多米来到唐朝金家门前,正穿着“围腰”忙家务的女主人出来打招呼。“修这段路出了好多钱?你们还愿意?”“这是好事,多亏这些干部跑前跑后的。这几百米是从外面买的混凝土,自家投劳修的。”女主人脸上一直带着笑,具体数字却没说。邻居唐勇闻声也走了过来,夏书记看到他脚上的布鞋,“现在不穿统靴了?”“过去是一尺多宽的泥巴路,还沾脚,现在好了,进城都不脏脚。”“那你还不抓紧多挣点钱,把房子整好,早点娶媳妇。”“是的,开年我就出去打工,争取带个老婆回来。”唐勇的话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新闻推荐
■漆功君王梦舒“成飞集成公司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公益活动来开展,开启了我县政企合作,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新模式。”井研县关工委负责人口中的爱心企业就是四川成飞集成科技...
井研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井研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