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自强拼搏开辟井研发展的新篇章“变”之张力

乐山日报 2014-11-03 08:08 大字

■本报记者  陈兴鑫

井研,曾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十年九旱;曾是交通闭塞之地,经历被边缘化的尴尬;曾以“五朵金花”傲视群雄,获全省丘区发展先进县殊荣。 

大佛水库左右干渠的建设,结束了井研“五行缺水”的历史;交通大会战的揭幕,加快了井研融入“成乐”的脚步;井研干部群众历经挫折、经过思索、找准新路,以斗志昂扬的精神“突破崛起、富民强县”。 

历史是需要后人铭记的。我们欣喜地看到“井研之变”:以自强拼搏的精神,支撑井研发展的灵魂,开辟井研发展的新篇章。 

精神之变 

精神是什么?精神就是支柱,是人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和延绵不绝的精神动力。 

因为弱小、落后、贫穷,井研儿女曾妄自菲薄,井研干群曾甘于平庸。历史车轮滚滚而来,井研儿女在自嘲中觉醒,“求变”的渴望变得尤其迫切。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井研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带头,查出了问题、找到了差距,看清了方向、找准了目标。 

图变之路的开端不在脚下,而在头脑中。只有精神之变,才能引领井研的发展。“思想上长存‘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才能甩掉包袱,推动井研突破崛起。”市政协副主席、井研县委书记左文良认为,要走出丘区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必须解决好思想观念的“破”与“立”的问题。 

“破”不求快进、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误区。“立”挑战自我、奋发图强、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 

思想影响目标,目标决定行动。一场场触及思想灵魂、深入问题本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换来了井研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深刻变化——思想观念得到提升,思维方式得到创新,精神状态得到改变,并最终化为推动井研发展的“变”之张力。 

重新找回井研的“精气神”,以“交通大会战、产业大升级、城市大提升”为重点,井研之“变”由此开幕—— 

我们感受到:交通大会战,乡镇干部在泥泞道路上再次找回奋发图强、只争朝夕的精神;普通群众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看到井研的希望和未来。 

我们看到:熬更赶夜开会定方案,与农民吃大锅饭的干部;腾出房屋主动搬迁的村民,废寝忘食找出皮尺量地的老支书。 

我们发现:井研城市变大变美,农民收入节节攀升,千亩橘园引领现代农业。(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产业之“变”

自上而下的动力,和自下而上的压力,彼此呼应监督,掀开一个城市发展崭新的一页。 

10年前,井研人石盛强有了人生第一份工作,远赴广东成为流水线上一名技术工人。 

2009年,伴随着井研工业的崛起,石盛强选择回到家乡,成为意龙印染管理骨干。有了一份好工作,挣着一份高工资,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房,一家3口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像石盛强这样的技术工人,井研大概有1.7万人。随着纺织服装、机械铸造、盐磷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集群、成链发展,井研未来几年预计将增加2.5万人的就业岗位。 

如此一来,井研4.2万农民“洗脚进城”,直接带动4.2万个家庭,按一家3口人计算,将有12万多人在城市里生活、居住、消费。对于人口只有42万人的井研来说,新型城镇化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大。 

“有房住”、“有活干”、“有钱挣”,这是井研老百姓最直接的幸福感受。而这种幸福感,源自井研的产业发展。 

我们欣喜地看到:井研的产业之变。这里既不是棉花产地,也不是磷矿产地,但同样可以打造服装基地和盐磷化工基地;曾经“两头在外”的纺织产业,通过填补空白,补充节点,将告别“为人作嫁衣”的日子。 

近年来,井研通过招高引新、招大引强,一批项目陆续落地,加速了产业的高端发展、成链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纺织服装、盐磷化工、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多个产业集群。 

“一水穿城两面山,半城山水半城绿”。自强拼搏的井研人开辟着井研发展的新篇章,“变”之张力,催动井研突破崛起。

新闻推荐

一条“舍不得”用的村道

新胜村9组道路通车半月,整洁如初。■本报记者陈宏杰文/图1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井研县三江镇新胜村,听说全村24个组中最后一个组——9组的断头路7日竣工通车了,但村民们至今把这段路当成“宝...

井研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井研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