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风雨也无晴

乐山日报 2019-07-07 07:37 大字

■张建红

己亥年正月初四的晚上,犍为文庙旁边的试士馆里,我把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最后一章《终了》读完: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离开人世。此时,试士馆里一片寂静,唯有墙角的一笼金竹,在新年的寒风中传来沙沙的声音。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可一不可二的人物,他是文人,也是政治家。林语堂先生在序言里说,苏东坡“是一个诗人、画家,以及老百姓之挚友”。中国从来不缺少诗人、画家、政治家,也不缺少老百姓的挚友,但能把众多身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或许苏东坡是唯一的。苏东坡之所以广受国人喜爱,原因或许正是如此,《苏东坡传》书封上一句话概括得很准确:一代大文豪、政治家、艺术家的传奇人生,知识分子阶层传承千年的理想人格。在我看来,传奇人生倒不稀奇,可贵的是“理想人格”。

苏东坡的一生,坎坎坷坷,21岁中进士从政,后以诗入狱,升官、贬谪,有人很不喜欢他,恨他,也有很多人喜欢他,崇拜他。达则兼济天下,他在位的时候,总是很忙碌,会写很多的政论文,批评朝政,提出工作建议,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他就要说,而不管当政者是否爱听,他说,对不惬心意之事,便觉得“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他主政一方时,会修堤坝,会修医院,会关心民间疾苦。受到贬谪之时,他也没有情绪一落千丈,依然尽心尽力为地方上做事,依然如故地畅游景区,饮酒狂歌,吟诗作画作文。他的代表作,大都是在此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苏东坡不像一般文人一样,自恃才高,而实无治国理政之才,一遇逆境,便自怨自艾,叹怀才不遇,郁闷得要死,他从不这样。

65岁的人生,不可谓长,苏东坡把这短暂的岁月活成了永恒的星河,灿烂而波澜壮阔,成了中国人千百年仰慕不已的标杆。才华横溢、正直善良、担当有为、嫉恶如仇、豁达快乐,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友、为官员,苏东坡完美地扮演了这些角色,在一般人看来是理想化的完美人格,在苏东坡身上自然而然地体现了出来。

杰出的人物是由顶尖的对头成就的,苏东坡的经历这样告诉我们。王安石变法,章惇当政,一定自认为是在大宋朝效力,然而苏东坡就认为他们不好,因而加以反对,所以一路贬谪。作为后来者来看,也许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没有王安石、章惇的为难,苏东坡未必会有我们现在看到的成就,未必会写出《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历史从来不会假设,苏东坡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在一路贬谪之中,豁达地活出了人生的味道,让后来者把他视为理想的人生。我们无法选择时代,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模样。

公元1082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他填了一阙词《定风波》,结句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意味深长,懂得的自然会懂。

新闻推荐

融入古郡特色 建成“最为厚重”犍为站

犍为站外观宏伟6月15日,是成贵铁路乐宜段的开通首日。期盼已久的犍为人,如今终于在“家门口”迎来了第一趟高铁,从此1小...

犍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犍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