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抗日远征军铁血硝烟中的乐山背影

乐山日报 2013-12-01 19:31 大字

该书主编魏奕雄(右)与黄允文老兵就《乐山抗日远征军老兵》一书进行交流志愿者谢家俊与老兵合影志愿者冒着严寒在眉山市洪雅县桃源乡深山中采访老兵刘联光本报记者  王京川

凡是被尘封的历史,在经历了长时间发酵之后凸显于世,必然引发轰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2年半时间,20余名志愿者自掏腰包、不辞辛劳,足迹遍及乐山、眉山,寻访到一批已是耄耋之年的乐山籍抗日远征军,以口述历史的方式,留下一本弥足珍贵的抗战史记。 

近日,一本名为《乐山抗日远征军老兵》的书在乐山市悄然问世。由于经费有限,第一版印数仅为800本。不到两个月,以其无可比拟的史料性、鲜活性、真切性,书已被闻讯而来的读者“一抢而空”。 

“全书共21万多字,242页,除了赠送老兵后人和参与寻访的志愿者,我们每本书只收10元工本费,所有费用都将用于关爱那些在抗日远征中血战而归的乐山老兵。”面对记者,该书主编、前市社科联主席魏奕雄感觉很焦急,“必须抓紧时间啊,就在我们寻访成书的这2年多时间,又有14名老兵离开了人世。记录他们艰难远征的参战故事,就是在抢救那一段铁血硝烟中的微观历史!” 

果然是与时间赛跑。11月28日凌晨2点,现年90岁的老兵胡振华(籍贯犍为,沙湾退休)去世,成为志愿者们采访后去世的第15名抗日远征军乐山籍老兵。 

抗日远征悲壮史实昭示于世 

翻开这本装帧得简朴、庄重的厚书,异域战场的昔日气息扑面而来。 

1942年至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残酷阶段,也是我国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中国远征军30万健儿,先后两度出征缅甸和印度,与英美军队并肩作战,既有辉煌的业绩,也有悲摧的挫折。他们将日军驱逐出缅、印,恢复了我国当时唯一的国际补给交通要道滇缅公路,又打通了中印公路;他们在滇缅印牵制了35万日军,为美英在欧洲开辟反法西斯第二战场和扩大太平洋战场的战果,解除了后顾之忧;他们总共毙伤日军11万多人,自己也损失了12万将士;他们为中国抗战和世界和平付出了惨重的牺牲,立下了扎扎实实的功勋。 

戴阳水、殷绍文、李亚魂、何行宜、游铭海、张正华、钟元发、陈公屿、杨开甲、邓竹生、覃福廷、柳惠溱、喻明万、黄允文、胡志远、李中天、胡振华、袁成骏、李良、肖凯荣、刘联光、王连江、彭仲伦、杜永清、李国喜、廖沛林、曹田玉、祝明方、刘德明、彭启明、周德彰、张学明、杨天开、袁国春、许溯忠、唐国辉、袁志德、周绍春、王子春、易承德、谭鼐、黄平、万明安、郭万晓、周栋梁、党建国、熊执中、戴为群、黄绍甫、黄君、李材彬、罗亚雄、李新思、李耀海、王会仁、雷维山、邓亲事、张绍文、曾作尧、游利坚、彭成富、刘海清、吕焕文、辜福山、谭宗昌、徐爱吾…… 

这是一份沉重的乐山籍抗日远征军寻访名录。他们中间,在2011年志愿者开始寻访之前,就有20余名老兵离开了人世;寻访时健在的46名老兵,最小的也有86岁;从开始采访至今,又有15名老兵相继逝世。在一些县志和其他资料中,志愿者又找到了39名阵亡的乐山籍抗日远征军名单。 

遗漏,不可避免,可经过他们的艰难寻访,无疑为乐山抢救性挖掘了一份沉甸甸的珍贵抗战记录。 

每一个老兵名字之后,就是一段他们亲历亲为亲见亲闻的微观战争实录———送新兵的老兵被强行拉上飞机、拆日军地雷抠出炸药烧开水煮野菜、让拆掉轮胎的吉普车在铁路上奔驰、利用电线单、双层原理窃听敌人的电话、藏在死人堆中拣回一条命、用酒向美军士兵换枪、懂英语的士兵将供应给校官的盟军空投食品偷换给士兵享用、英国人以高价收买中国远征军战士组建派往北非战场的雇佣军…… 

乍眼看去,有些记录好象是战争中的细微琐事,但只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战争片段,才使严肃的史书不再枯燥,才使冷静的历史叙说生动活泼起来,才能让我们真实地体验到老兵一生的辉煌和惨痛。除了战场上你死我活、疯狂拼搏和生活艰难困苦等所有战争共性的残酷细节外,那些独特、逼真、细腻、活生生的事例,让读者领略到了口述历史的强烈魅力。 

“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任人宰割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的祖国正在逐渐强大起来。但外国侵略者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痛楚和耻辱,不应在时光流逝中淡忘。”魏奕雄说,“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至今不散,日本右翼势力越来越猖狂。我们还需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不能在和平的环境中丧失警惕。牢记历史,面向未来,振兴我中华,这是每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 

艰难寻访口述实录荡气回肠 

“抗日远征,是在二战期间极为重要的滇缅印战场上,上演的一部纷乱、迷狂而悲壮的战争史诗。”在志愿者之一、为该书付出极大心血的谢家俊看来,中国远征军将士的鲜血,浸透了滇缅印战场的泥土,读起那段历史,是那样的摄人心魄、荡气回肠! 

出于对这段历史的浓厚兴趣,还有对抗日老战士的尊崇,2011年起,谢家俊等乐山志愿者发起了对乐山籍抗日远征军健在老兵的寻访活动。他们将老兵的事迹彰显于社会,强化后辈爱家乡、爱国家意识,同时,竭尽所能,对老兵们给予人文关怀,传递社会大众的爱心。 

寻访老兵,说起容易,可作为民间志愿者真要做起来,却是步履艰难。 

谢家俊介绍,他们最初是在境内各区县电子媒体发布找寻远征军老兵的启事,征集线索。2011年6月,一个热心人士提供第一条线索:峨眉城西七队老鱼塘旁边住着一个姓彭的老大爷是远征军! 

烈日当空的下午,志愿者来到峨眉城,几经周折,寻访无果。后来在另一个彭大爷的帮助下,他们才在几天后联系上了老兵彭启明,一段鲜活的历史就此露出浮尘。 

惊喜接着出现。随后,一个叫许溯忠的老人进入寻访者的视线———那是2011年盛夏一个周末的午后,乐山远征军联络员、志愿者游小玲打车去成都办事,同车的一个中年妇女与之闲聊,说她家就有一位远征军老兵,九十几岁了。太巧了!游小玲旋即与谢家俊去拜访这位老兵。在许老家中,他们看到老人将自己亲历的抗日战争场景写成文字,记了厚厚的两个笔记本,打开它,战争的艰难与惨烈扑面而来…… 

随着时间延续,寻找老兵帖子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知晓范围逐渐扩大,线索越来越多,找到的老兵人数也在缓慢增加。志愿者的视野逐步扩大到毗邻的眉山地区。一天,《眉山日报》记者打来电话,说看到志愿者发布在《眉山论坛》的寻找老兵启事,问明缘由和结果,由此写了一篇简讯。接近年底的时候,他们接到眉山线索,说找到一名叫王连江的远征军老兵,志愿者连忙驱车赶去,听王老讲起当年抗日运送物质的故事。随后,他们又在眉山福利院找到了现年91岁的老兵肖荣凯…… 

时间在流逝,寻找老兵的帖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不断有社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向远征军联络小组提供其发现、掌握的线索,寻访人员逐一对其调查、寻访,将老兵资料整理后传四川省中国远征军联络组甄别,以确认老兵身份的真实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犍为县的罗长安夫妇不顾年近六旬,身体不好,早几年前就在犍为与另一青年志愿者朱璜发起对包括远征军健在老兵在内的寻访关爱活动,陆续在犍为找到了好几位远征军健在老兵。与乐山远征军联络小组建立联系后,夫妇俩无条件地将其搜集到的远征军老兵信息资料提供给乐山远征军老兵联络处,并带领乐山志愿者访问看望犍为老兵。 

后来,王英、王晓霞、熊继承、李维、殷俊、高应全、彭先云、熊俊华、王有文、邓果、廖翔、紫兮、李中天、袁毅梅、黄荣铭、江丽……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寻访队伍,他们分别到丹棱、沙湾、峨边、马边、夹江、洪雅、青神等地寻访、看望老兵,记录他们的参战故事,并发动大家为困难老兵进行捐助。 

近3年来,志愿者们在乐山已发现抗日远征军老兵32人,在眉山找到14人。他们发现,在寻访到的老兵中,一些生活状况还比较窘迫。为此,志愿者将其老兵信息在网站“互助抗日老兵论坛”上公布,并向社会大众募捐爱心款,让这些为国家民族扛过枪、流过血的老战士能安享晚年,让他们在人生的最后岁月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许多老兵见到寻访者,接受社会的捐助时,无不欣喜异常,热泪盈眶,一再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是啊,没有党的好政策,他们就将会在无声无息中凋零……”谢家俊说。 

在志愿者们寻访到的老兵中,年龄最长者99岁,最小也是86岁。当年上战场时,他们个个正值青春年华,意气奋发。他们或是重机枪手,或是坦克车车长,或是炮手、通讯兵……所有老兵,初上战场时都报定必死的决心,誓为国家、民族英勇而战。其中有的老兵,为表示杀敌的意志,当年还在自己身上纹下了“打日本”字样、中英美抗日同盟图案,纹身至今仍清晰可辨。 

谈及当年的选择,老兵们从心里感到自豪,无一丝后悔。他们讲:“能活到八十几、九十几岁的高龄,和当年战场上死去的战友相比,自己算是很幸运的了。”谢家俊介绍,这些老兵当初从军目的都很单纯:当国家、民族有难的时候,青年人就应该挺身而出,奉献一切,哪怕生命!他们在战场的表现都一样勇敢,冲锋陷阵,临死不惧,鬼子枪炮在他们身上留下的伤痕仍赫然在目,见证当年的英勇与无畏。在得到人们称颂时,他们没有居功,只说是:“尽了一个青年、一个公民应尽的本份。” 

首开先河生动史料再现历史 

“对于中国远征军抗日战争,我们只是进行宏观研究,像这样把每一个远征军战士的战斗经历详细记录并付印成书,这在全国都是第一本!”拿着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乐山抗日远征军老兵》一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博中心主任吴卫国激动不已,“你们的工作是接了地气的,为我们提供了非常详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很有价值!” 

10月18日,魏奕雄受邀赴北京,参加故宫博物馆学术研讨会,顺便带了几本新书过去。一到会场,这书立即成了“抢手货”,争相传阅。魏奕雄说:“没想到,这本书得到了专家学者们那么高的评价。不少与会人员都主动向我索要,说是要作为研究抗战的资料长久保存。” 

在乐山,《乐山抗日远征军老兵》一经面世,良好反响接踵而至。尤其是远征军老兵及其后人,他们觉得,这是对乐山远征军老兵极大的安慰。第一时间,志愿者们兵分多路,将书送到了老兵们的手中。一个个当年雄姿英发、如今垂垂老矣的老兵们捧着书,无不老泪纵横…… 

送书过程中,志愿者听说罹患肺癌、92岁高龄的沙湾老兵胡振华已出现吐血症状,马上改变送书顺序,专程赶到胡振华家里。老人家身体本已十分虚弱,双眼完全失明。当志愿者把书递到他手中,他突然来了精神,颤颤巍巍地坐了起来,抖抖索索抚摸了半天,两眼充盈着泪水。 

家住市中区凌云路的老兵黄允文,接过志愿者亲自送上门的书,激动得哭出了声。他连续看了三遍仍爱不释手,还写下了一千多字的读后感:“看到这些文字,我又仿佛回到了火光冲天的滇缅印战场,回到了突突向前的战车上,曾经一起抗日杀敌的战友的样子在眼前清晰又模糊……”今年86岁的黄允文,是乐山健在远征军抗日老兵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说,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记录着自己抗战经历的书,心里十分欣慰。黄老执意掏钱,为亲友一气购了10本,分送给大家。 

对于远在外地的乐山老兵,志愿者采用邮寄的方式将书寄了过去。生活在成都的老兵周德彰一收到书立即回复:“书收到了,谢谢!写得很好!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几十年了,你们发掘历史,让后人知道,祖国处于危急的时候,有那么多热血男儿投笔从戎。要是有人(再)挑起战争,我相信(今天的)青年朋友们也会投笔从戎!” 

该书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追捧。远在北京、甘肃、云南的远征军历史爱好者得知消息后,从网上联系志愿者请求购书,说该书“写实、纪实、平实、真实,能看出志愿者们很用心。”云南龙陵县松山抗战遗址文物管理所的副所长陈院峰评价:“这是一部珍贵的历史史料”。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平建议:“像这样的书,只是内部印刷太可惜了。应该拿去正式出版,建议送天津人民出版社,争取列入全国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丛书。”台湾学者李在中也向魏奕雄建议说:“这书应送台湾中国远征军展览会,他们的展览至今仍在进行当中,像这样的书我还没看到过。” 

感动,还在继续。近段时间,又有不少人找到魏奕雄,要求以每本至少50元的价格多买几本,一是赠送亲友,缅怀历史,更重要的是,对老兵们浴血抗战的历史表示崇高敬意。魏奕雄说:“这些钱,我们一分也不会留下,将全部用于补贴志愿者寻访老兵的交通费用,并为老兵们送去一点点微薄心意,表达关爱和支持。” 

魏奕雄告诉记者,该书出版后,他们连续接到读者电话,又提供了不少关于乐山籍抗日远征军的个人信息,目前志愿者又确认找到市中区老兵徐仕广和犍为县一名老兵,还有不少线索,仍在证实、寻找之中。 

(注:图片均由志愿者提供)

新闻推荐

犍为春节旅游红红火火

本报讯(王明希)马年新春,犍为县各种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书画展、摄影展、猜灯谜、送书画、民乐展示、京剧和川剧座唱演出、社区文艺表演、奇石古玩艺术品展、地方文献精品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年...

犍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犍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