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载体激发内在活力将党建转化为生产力面对基层
如何创新载体,激发内在活力,将党建转化为生产力?面对“基层组织建设”这一宏大命题,今年以来,犍为县大胆尝试,以党建“项目化”管理、“创先争优”记实卡、“六大红色行动”等工作为载体,探索出一条“磐石工程”的犍为路径。
□黄未 本报记者 王爽
记实卡 激发活力“晒”实绩
“蔺成东带动群众发展生姜13亩,毕中俊带头发展核桃苗3亩……”6月29日,记者刚一走进犍为县榨鼓乡永丰村,村道旁的党务公示栏里密密麻麻贴着的纸片赫然入目。“这是我们党员上月完成的‘作业\’,公告出来让支部和群众‘批改\’。”村党支部书记曹修友介绍。
曹修友所说的“作业”,是今年犍为县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推行的党员记实卡制度。“作业”设置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每月,党员都要记录工作内容、“晒”实绩,最终评定星级。
“记实卡”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进一步激发了内在活力。5月,永丰村就有3名党员带动群众发展生姜、核桃产业成绩突出,获得了全村“一星级党员”的美誉。半年来,该村党员共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建议530余条,为群众办了2700多件实事。
项目化 精心管理更惠民
今年春播时节,人手严重不够等问题,让敖家镇村民愁苦不已,大学生“村官”急村民所急,多方奔走,筹到19万元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机械化播种服务,广袤田野中一只只 “铁牛”神气活现,耕田300亩、插秧500余亩,150户农户从中受益,比往年节约了4万余元开支。
“合作社起名‘大惠\’,就是希望可以为村民做更多好事实事。”大学生“村官”、合作社社长张凤根道出初衷。作为敖家镇党委本年度申报并获批的党建自选项目,该合作社已聚集30余名社员,拥有70多台现代化农机设备。村民们知道,今年的秋播、秋收,乃至往后更多的农活,都不用愁了。
“微型党课”、“党员绿色示范行动”、“‘云计划\’服务提升管理水平”、“支部星级管理”……全县有41个像敖家镇党委一样引以为傲的“专利”。这些项目,从精心策划的立项、集思广益的评审、直至严格监管的验收,一步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版本”虽不同,却演绎着相同的目的,即党建“项目化”管理起到更为实际的惠民效用。
“红色行动”多方互动解难题
入夏后,从清溪镇飘出沁人心脾的茉莉花香,万亩茉莉花田里穿梭着花农忙碌的身影,花农张从剑则比以往更为忙碌。
今年3月,清溪镇兴达茉莉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县“两新”组织中率先成立党支部,张从剑也多了“支部书记”这个身份。“要带领全社68个社员,新发展的2000亩茉莉花找市场、拓销售,让大家腰包鼓起来。”张从剑坦言,自从成为支部带头人,就不敢有半分松懈。
面对“两新”组织党建难题,犍为县今年创新实施 “六大红色行动”——建立一本红色台账、发放一封红色信件、打造一批红色堡垒、创立一个红色家园、孵化一批“红领人才”、树立一批红色标杆,派驻党建指导员,在多方互动中推动党建落实。目前,全县268个“两新”组织中已有186个建立了党组织,在建的有24个,年底全县“两新”组织建党组织覆盖率将超过78%。
新闻推荐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县中心城区城市形象,美化城市居住环境,现对我县旧城区人行道路面进行全面改造。该项目经犍发改项目审〔2013〕37号批准建设。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投资人自筹。犍为县人民政府按照相...
犍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犍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