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关爱群众如同播撒一粒种子

四川日报 2013-11-11 14:39 大字

□本报记者 王爽

10月底,记者采访了夹江县一位党员黎同云,他28年如一日为孤寡老人和有困难的群众义务理发。

但让记者没有料想到的是,原本是以黎同云为“主角”的采访,结果,在采访时,群众又说起了张加和以及潘树强等人。

记者在黎师傅理发店附近采访张加和,好奇的群众围过来,忍不住夸赞张加和10多年来帮助困难居民争取补助;采访潘树强时,周围群众又对记者讲述起潘树强孝敬母亲和身边老人的事……群众不清楚记者的采访目的,他们只是夸赞真心想夸的人。

这是一次颇为有趣的采访体验,其间的温情打动了记者。张加和、潘树强等,都说自己是被黎同云的关爱打动,又将关爱默默献给身边人。记者不禁在心中做着对比,如今某些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领导干部,也许是一番漠然的语气就能加深与群众的隔阂;而像黎同云这样的党员,也许是一次真诚的关怀就能激发更多的温暖。

践行群众路线最基本的就是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生活。与群众建立感情的恰恰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般细微、纯粹的行为。北川羌族自治县原副县长兰辉被群众称为“车轮子”县长,因为上任三年里,他车行24万公里跑遍全县所有村子,大部分时间都和乡亲们在一起。作为普通党员的黎同云,他背着理发包,跑遍了全县所有敬老院与中小学校,他清楚每一个困难家庭的情况。

记者认为,群众路线所体现的温情可以传递、扩散。党员干部关爱群众,他们所做的每一件实事,哪怕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如同播撒下一粒种子,在群众心里生根、发芽。更多的善念和义举会因为“被重视、被关爱”而被培育和激发,而后串连成网,无限循环。

新闻推荐

换“炉子”烧“新瓷” 中国西部瓷都的痒与痛

□本报记者董世梅方圆3月8日中午12点多,夹江三洞镇,正是用餐时间,镇上的金牛饭店又迎来周边陶瓷企业的老主顾。“两桌?等十多分钟哈。”老板石志华有点招呼不过来了。对这些陶瓷企业,石志华又爱又恨。...

夹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夹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