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第一首提到成都的诗究竟是哪首?

成都晚报 2018-07-17 01:36 大字

◎悦 竹

检索《全唐诗》,提及“成都”二字的作品共有81首,那么唐诗中哪首最早提及“成都”呢?一般认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五言诗《秋日二首》中的第一首。盖因唐太宗是唐朝的实际开创者,又是唐初前三十年最有建树的诗人,他的那些大多没有系年的诗,理所当然被认为是唐朝最早时期的作品。而且,《全唐诗》中第一卷就是李世民的作品,自然很容易断定李世民最先写到成都。

不过,我同时也发现,与唐太宗颇有交集的另外一位诗人,也在诗中直接提到成都。他是河南荥阳人郑世翼,避李世民的“世”字名讳,改作郑代翼,或者又写作郑翼。郑世翼大约比唐太宗年长几岁,从小天资出众,20岁就享有盛名,在唐高祖时期,担任过一些地方县丞之类的小官。他最有名的一个故事,是他“怼”崔信明。

崔信明颇有文采,也自视甚高,以为自己文章能独步天下。郑世翼在扬州任职时,与崔信明在江船上相遇。郑世翼说:“我曾听说你有‘枫落吴江冷\’的名句,很想看看你的其他作品。”崔信明很得意,以为遇到了“粉丝”,便拿随身携带的诗稿给他看。不料郑世翼看了部分,就说:“所见不及所闻。”大失所望,直接将崔的诗稿投入江中。今日《全唐诗》中,崔信明仅存一首送友人入蜀的泛泛之作,及一句“枫落吴江冷”。

由此也可见郑世翼恃才傲物的处事风格,很快,这种性格就遭到了报复。在唐太宗时期,郑世翼遭到同僚嫉恨打击,被流配到巂州,也就是今天四川的西昌市。当时他可能是经过三峡入蜀,再从成都到西昌。经过成都时,他写下一首《过严君平古井》:

严平本高尚,远蹈古人风。

卖卜成都市,流名大汉中。

旧井改人世,寒泉久不通。

多年既罢汲,无禽乃遂空。

如何属秋气,唯见落双桐。

严君平,名严遵,字君平,成都邛崃人。他是西汉一代名儒,著名的哲学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有个著名的弟子叫扬雄。最早的君平街出现于西汉成帝之后,其址在现在的支矶石街一带。今天成都人民公园南侧亦有纪念他的君平街。

郑世翼的生平不可考,此诗作于何年也不易知,只能推断大概在太宗朝早期或中期。

郑世翼是到过成都的,所以他有诗,而唐太宗并未到过成都,他何以也会写到成都呢?

当代学者整理唐太宗诗文,其中能考证具体哪一年创作的作品非常少。《全唐诗》中唐太宗存诗88首,能考证编年的不过十分之一。其中《秋日二首》就是不能判断编年的作品。这两首诗是:

其一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

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其二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

通篇读下来,这两首诗纯粹是风景描写和情感抒发,没有具体的历史事件作为背景,不能直接判定写作时间。不过,也正是基于风景描写和情感抒发,联系到唐太宗一生经历,仍然可以寻找到蛛丝马迹,做出些合理的推断。我判断这首诗是唐太宗晚期作品,约在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

第一点理由,唐太宗早期的诗歌作品充满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风格是典丽堂皇、气魄雄伟、清新刚健的,如《饮马长城窟行》《帝京篇十首》等。而《秋日二首》中有“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这种追求享受的心境分明不属于早期,而当来自晚年。

第二点理由,翻阅唐太宗诗歌,明显可以感到,他的诗歌风格以贞观十九年征高句丽为前后界限。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失败后,心理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反映在诗歌中,就是豪情壮志的消退。《秋日二首》极有可能是在贞观十九年以后的作品。查唐太宗年谱,在贞观十九年以前的秋季,几乎都有大型军事活动,似不大可能写出“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之类消遣的话。

第三点理由,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在新装修好的翠微宫观赏宫廷中的秋景,创作过一首《秋日翠微宫》,全诗如下:

秋日凝翠岭,凉吹肃离宫。

荷疏一盖缺,树冷半帷空。

侧阵移鸿影,圆花钉菊丛。

摅怀俗尘外,高眺白云中。

此诗与《秋日二首》,风格极为一致,特别是最后两句“摅怀俗尘外,高眺白云中”,与“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简直是同一个意思。《秋日二首》中的“云凝愁半岭”,岭是指秦岭。而翠微宫就是建在秦岭中段的终南山上。大约可以推断,《秋日二首》与《秋日翠微宫》为同期作品。

第四点理由,第二首结句“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也可以推断是在唐太宗征高句丽后的作品。蓬瀛,指蓬莱和瀛洲。唐太宗征高句丽,到过渤海,征伐失败,乃有“蓬瀛不可望”之感。

第五点理由,第一首结句“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写到峨眉山,或许与唐太宗晚年喜好神仙与长生不老有关系。唐太宗时期,喜好玄学的成都人袁天罡曾在他身边任职,袁天罡向他讲过成都故事也是极有可能的。

综合判断,《秋日二首》属于唐太宗晚期作品,约在贞观二十一年。太晚了也不行,贞观二十二年秋季战事仍然频繁,而他也没能活到贞观二十三年的秋日。

《秋日二首·其一》中提到成都,也涉及到如何理解的问题。有专家讲“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应翻译成白话“远远的看过去,希望看到成都的模样,但是映入眼帘的却是巍峨的峨眉山”。我以为这是不妥当的。诗中“泉石且娱心”可推断诗是在终南山中、翠微宫里所作,诗人从眼前看出去,望见秦岭的秀美风光,忽然感觉好像是在成都望见了峨眉山。诗人觉得峨眉山是神仙居所,不能轻易到达,只能从成都遥望,也就像从翠微宫望秦岭一样。我以为这样理解才算融洽。

综上分析,唐代第一首直接写到成都的诗可能是郑世翼的《过严君平古井》,唐太宗的《秋日二首·其一》属于同期略晚。

其实,分个早晚先后,不过是佐一时谈资,诗人们对成都的热爱和歌颂,却是古今难以分出轩轾的。

新闻推荐

万历十五年,史上首次出现两个字:凉山 大凉山秘境

大凉山深处。万历十五年,史上首次出现两个字:凉山大凉山秘境八百里凉山,彝族先民,上古与古羌人有关,秦汉以后史称...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