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史上首次出现两个字:凉山 大凉山秘境

西昌都市报 2018-07-16 15:32 大字

大凉山深处。

万历十五年,史上首次出现两个字:凉山

大凉山秘境

八百里凉山,彝族先民,上古与古羌人有关,秦汉以后史称越雟羌、雟昆明、东爨、乌蛮等,元明称之为“罗罗”,清称之为“夷”,共和国大家庭,民族平等。日与月,两个轮子飞旋。公元1970年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开发万里群山之中的无穷宝藏,就是那些无处不在的金马碧鸡。逾年秋天,我从成都走进马道的风沙中,约13岁,浑身一无所有,仅有两只迷茫的眼睛……

近几年,考古发现:在凉山,成昆铁路复线所经之地,存在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存,全国十分罕见,初步认为安宁河流域可能新增两三种考古学文化类型。

最早的史书与人

文/北来图/王渝明

在凉山,成昆铁路复线所经之地,是我三十多年前曾经教过书的地方,2014年至今,考古学家已在这里进行多次专项考古调查勘探及复核,并取得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确定了铁路红线内所涉及的文物点48处,其中旧石器遗址1处,新石器遗址至商周时期遗址22处、秦汉时期遗址及墓地5处,唐末时期遗址5处……全国十分罕见,初步认为安宁河流域可能新增两三种考古学文化类型。不排除还会有更重大考古发现……

最早的史书与人

远古若有风,便叫古风。

古风从多远的时间而起,又能刮多远,远古便有多远。但远古太远,无文字流传,连一丝风也吹不过来,只有上古的风起于甲骨文,时而隐约袭来。

中国最早的史籍《尚书》,取意“上古的史书”,系春秋战国时代,根据远古材料编成的虞、夏史事,及商周两代帝王的语录。全书开篇的《尚书·虞书·尧典》,追述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尧,禅让帝位,设官分职,命掌管天地四时的羲和的四子,分住东南西北四方,观测星象,分掌春夏秋冬,敬授民时,以正农事。

尧帝“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即命羲仲居住在东方一个地名叫旸谷的夷地。

尧帝“命羲叔,宅南交”,即命羲叔居住在南交地方。

分别又命和仲居住西方,曰昧谷;和叔居住北方,曰幽都。

尧帝的用语中有“宅嵎夷”“厥民夷”,这是史上第一次出现“夷”字。羲仲的住地“嵎夷”,也叫郁夷,在今山东胶东半岛。而羲叔的住地“南交”,相传为交阯,即今越南中部、北部。但是时,洪水横流,泛滥四方,毁坏山陵,冲坏田土,不堪其苦。

第二篇《尚书·虞书·舜典》,追忆尧帝的继位人舜。舜的话语中除了“蛮夷率服”“蛮夷狡夏”,在与治水成功的大禹对话中还有“宗彝”二字,史上首次出现了“彝”字。

另一篇《尚书·夏书·禹贡》,追溯大禹继舜位之前,在外十三年治水,与诸夷友好相处,成为夏朝第一代帝王。用语已有“岛夷”“嵎夷”“莱夷”“淮夷”,其中的“蔡蒙旅平,和夷厎绩”,是说经过大禹治水,峨眉山、蒙山的五百里洪灾地方,已如旅途易行,大渡河的夷人出了不少力。此“蔡蒙”即指两山,其“和夷”,唐时亦称和蛮,后来成为云南南诏境内山居之民,元代以后多称窝泥、和泥,与今彝族同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

从夏朝到商朝约500年,商朝又700年。商被周灭,决战于商郊牧野,史官作《尚书·周书·牧誓》完整记录下周武王战前誓师词。周武王说:……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的人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要宣读誓师词了!誓词中点明助战各方中有蜀、羌等。

而大禹开国的夏朝约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距今已有四千余年。

中国的第一部上古之书,透露出掌管时间的人们,有的去了西方昧谷,有的去了南方交阯。但四千多年前,洪水泛滥,从中原到交阯,路途何在?掌管南方时间的羲叔,是否从中原先至蜀地,之后再南下,前往交阯?而从蜀地至交阯,路途三千里,大半为山路,羲叔是否经由大渡河的“和夷”相助,治好了峨眉山、蒙山的五百里洪灾地方,方能继续南下?南下途经的江河群山之中,会遇上何等人在等待?又将何以授人以时?

关于古人如何从远古南下,笔者另有文述,在此不赘言。

至于夷,为上古著书者对其他民族的泛称,秦汉以后常常专指后来彝族的先民,而后来的彝族又有30余种不同的自称,其族源与古羌人有关,仅此一端即可知,古代各民族迁徙离合演变,族名的自称、他指、转换,如风一般难以捕捉。

最古的地理书与人

古风起于另一部最古地理书《山海经》。

该书作者不详,著述时代也无定论,旧说为夏禹时作。更可能出于周秦间,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小部分作于西汉初年,非一时一人之作。在很多方面可与《尚书》形成互补或对照,甚至是《尚书》的详写。

首先,《山海经》也记载了掌管时间的人:“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说的是有个名叫石夷的人,从那里吹来的风叫韦,他处在西北角掌管日月运行时间的长短。

对比而言,石夷在西北方观测日月运行,早于尧帝命四人赴四方司四时,因为西南方有人与石夷相呼应。据《山海经·海外南经》所记:“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尽十六人。”不难看出,《山海经》中说的“帝”,多数明指三皇五帝中的其他帝王,偶尔所指不明,惟独此“帝”指天帝,即黄帝,远在尧帝之先。难以置信的倒是为帝司夜者,后人纷纷著述解释:司夜者,昼隐夜现:南中夷方或有之,夜行逢之,土人谓之夜游神,亦不怪也:司夜者连臂大呼夜行!令人最为惊异的是,注文中的“南中夷方”无疑指今天西南川滇黔的彝人先民。

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西南广袤夷地,已有人守夜报时,何以会如此?《山海经》中屡屡言及无处不在的夷人,也提及“西南有巴国……巴人……”但都在外围。

先看看西南的蜀地:广都,或都广。

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世间如此胜地在何处?当然在“都广之野”。而“都广”又在哪里?后人解释,古时“都广”也写作“广都”,实为同一个地方,“黑水广都,今之成都也”;《华阳国志》说:“广都县,郡西三十里,元朔二年置”;《蜀中名胜记》说:“在今成都附近双流县境”。

从此处南下,除了夜游神,会遇上什么?

书中屡次提到若水与若木,值得关注。《山海经·海内经》说:“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说的是在南海海内,黑水和青水之间,有一种树名叫若木,若水就发源在那里。《山海经·大荒北经》又说:“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后人解释:古之若水,出自蜀郡牦牛徼外,西南至故关,为若水。就是说,古代的若水,发源于蜀地牦牛(今汉源)边界外,自西南至此出关之前的一段水,叫若水。我们于是知道,若水因若木而得名,而今称雅砻江。

看来,今天的雅砻江,自古就那样奔腾不息滚滚南去。只不过,上古之时尚不知若水源头真正何在,更不知若水在南下中途汇入金沙江,绕着大弯,又自南往北而来。江湾之外以南有滇国、夜郎国,江湾之内以北是邛都国。

自蜀南行,走向邛都、滇池、夜郎,还会遇见什么?

《山海经·海外北经》:“北海内有兽……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是食人。”《山海经·大荒北经》说:“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上古人蛮力大,青虎叫罗罗,使唤虎豹熊罴,叫作使四鸟。关键是,彝族古名就叫罗罗,今云南蛮人呼虎亦为罗罗。

然而,上古之人毕竟注意到边境之外的若水,发现若水源自于生长若木的地方。

若木也好,赤树也好,长着青色的叶子,盛开红色的花。

上古之人,或许注意到一条若水的走向,是在南下。那么,如果真的一直往南,最后又会是何处?或许,正由于此,《山海经·海内经》提到:“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我们知道,天毒即天竺国,今印度,一条由来已久的蜀身毒路,即由蜀地通往该国。一直有山里的马帮和贪财忘命的蜀商贾,年年跋涉于道上,偷偷往来于其间,交易象牙、竹仗、丝绸、山货、笮马、濮童、旄牛、丹砂、铜铁,有的驮往异国贩卖,驮回异国珍奇。西南夷无奇不有,超乎想象。

最早的外人与书

秦汉两代从不同方向和路径进出西南夷的外人,比如蜀泮、秦将司马错、秦蜀守张若、李冰、(紧转16版)

新闻推荐

宝成铁路多趟前往四川方向普速列车停运 西安加开前往成都等地动车

本报讯(记者张毅伟)目前,宝成铁路王家沱至乐素河间山体崩塌抢险工作仍在紧张进行。截至7月14日16时,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