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制鞋业历史上一场向成都以外迄今最大规模的产业
在成都制鞋业历史上,一场向成都以外迄今最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正在进行。
随着天府新区的建设和成都市“一区一主业”的产业规划以及中心城区“转二优三”的圈层定位,“中国女鞋之都”所在地——武侯区,拉开了制鞋产业大规模向外转移的帷幕。聚集在武侯区5.13平方公里鞋都工业园及金花、簇桥等周边的数千家制鞋及相关配套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鞋企,面对不断升级优化的城市业态和不停上涨的生产成本焦灼地四下眺望,哪里将是适合他们的下一个生产基地?
沐川,地处川南一隅的生态小县,民风淳朴,鸟语花香,河水清澈,空气清爽,以产业促发展是该县带农快速致富的路径。沐川,不缺鞋类产业急需的大量劳动力,不缺企业发展应具备的土地储备,还有一条即将融入天府新区的成仁沐高速快捷通道,更重要的是有承接成都鞋业转移的坚定决心。
□王瑶/文 图片由沐川县委外宣办提供
6月27日,投资28亿元,规划占地3280亩的重大招商项目——乐山沐川鞋业工业园项目在沐川奠基。乐山各级政府、鞋业协会、高等院校、知名鞋企和新闻媒体参加了奠基开工仪式。所有的目光聚焦于此。据悉,这是成都制鞋业历史上向成都以外规划的迄今最大规模产业转移。
成都鞋业:
面临转移的现实
4月25日,一份征询鞋企转移地的战略转移通知摆在了成都各鞋企老板的案头,这份由四川省制鞋业协会发出的通知昭示,成都鞋业面临产业转移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排上了议事日程。
2010年底,成都对产业布局进行了重大调整,产业规划为“一区一主业”,武侯区着力打造“商务高地·宜居武侯”,高端服务业、轻工特色高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将取代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
今年4月,成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中心城区的优势地位,第一圈层要“转二优三”,加快低端产业、传统产业转移转型步伐,着力培育以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业态。
中心城区不再承接鞋业转移。
近年来,随着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富士康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入驻,已有的工业格局被打破,原来成都鞋业“一都两园”中的两“园”——崇州、金堂等地也开始“腾笼换鸟”,向高端产业迈进,不再承接传统的鞋业转移发展。
作为行业服务机构,四川省制鞋业协会随即做了大量调研和现场实地考察,先后对眉山、青神、崇州、绵竹、大英等周边城区进行了详尽了解:眉山、青神、崇州等地因部分区域划入 “天府新区”或有新的规划和定位,都已不再承接鞋业转移。
从2010年底,成都“一区一主业”伊始,聚集在武侯区鞋都工业园及金花、簇桥等周边的众多鞋企老板,就不得不从日夜赶制订单的工厂中抽身出来,到四川各地踏访,对德阳、简阳、仁寿、眉山、南充等地逐一比较投资的政策环境。
2010年前后,成都198区域拆迁。武侯区198区域涉及的机投、金花、簇桥等鞋企面临搬迁,眉山大力招商,希望承接成都的制鞋产业,但当时数百家成都鞋企浩浩荡荡考察之后觉得,眉山不仅距离成都稍远,招工还很难。
“时过境迁,政策已变,现在鞋企想去了,眉山部分区域却被划入了天府新区,有了新的产业定位和规划,制鞋产业立不了项。”对成都鞋业状况了如指掌的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许海余至今仍记忆犹新。鞋企老板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成都以外更远的地方,以谋求建立永久生产基地。
天府新区:
沐川的历史机遇
鞋企老板在省内四处考察,寻找制鞋业的落脚点。外省的也过来招商,如贵州六盘水、吉林东丰县等也想承接成都的制鞋产业。多次亲赴周边县市为成都鞋业做前期摸底调查的四川省制鞋业协会秘书长贾燕茹感叹:“据鞋企的反馈,成都制鞋业一般更愿意朝依托武侯鞋都近的南边转移,不愿意去太远的地方。”
天府新区是省委兴川大计的 “一号工程”,是成渝经济区“双核”发展格局的重要极核。核心是再造一个 “产业成都”。同时辐射带动包括绵阳、德阳、资阳、眉山、乐山等在内的成都都市圈的发展。它包括了成都市以南以东的部分区县和大成都范围的简阳市、仁寿县在内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的区域。
产业布局作为区域建设的主要驱动力,天府新区以“新”定位,与世界水平竞飞。首先是突出先进制造业的先导地位,发挥高端产业的集聚和带动作用。省发改委对天府新区产业定位的解读是:产业选择更多的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汽车、IT、创意、文化类等。
未来制鞋业集群落子何处?环顾四周,成仁沐高速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最终让沐川脱颖而出。
制鞋业唯有规模化、集约化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单打独斗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也不能快速发展。
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沐川属山区农业县,劳动力丰富,全县26万人,沐川片区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劳动力300多万人,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2010年,成都依百兰鞋业有限公司在沐川舟坝招工,只准备招300人,结果来了上千人。沐川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留守打工的强烈意愿可见一斑。
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沐川为此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将区域经济发展主动融入成都经济区。已经签约入驻沐川鞋业工业园的成都依百兰鞋业董事长吴德国说,本来在峨眉山市谈好了几十亩土地转移鞋产业,但考虑不能形成大产业集群就放弃了,沐川可以有几千上万亩的土地规模,有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还有即将开建的成仁沐高速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很理想的鞋业承接地。
历经多方考证,亲率团队前后商谈长达两年多的沐川县县长周明德说,鞋业产业项目是沐川县解决就业带农致富的重大工程,为确保该项目的实施,成立了以县领导为组长,各级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指定专人协助入园企业办理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打造沐川鞋业投资“洼地”保驾护航。
鞋业历史:
候鸟式的产业
鞋业是成都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武侯区创建了“中国女鞋之都”的品牌,是国际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鞋业之都,未来仅发展鞋业总部基地,其生产基地将向外转移。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皮革研究室主任徐波认为,乐山沐川若能承接鞋业产业链的末端——劳动密集型的制鞋业,对历经数次搬迁的成都鞋业来说正是恰逢其时的一件好事。
成都的制鞋业有着候鸟式的发展历程。
起源于清朝的手工作坊式制鞋到康熙年间已经初具规模。到20世纪90年代,以武侯区浆洗街为中心的大型皮革鞋类交易市场渐成规模,全国各地上千家客商汇聚于此。
2000年前后,鞋业发展如火如荼,传统集中地浆洗街已无力承载成都鞋业的喷涌之势,成都鞋企遂纷纷外迁至武侯区以南的双楠、金花、簇桥和机投等地,鞋都产业园和周边配套市场相继落成,成为新的鞋业聚集区。
武侯区的集群能力迅速提升后,短短几年间,成都制鞋业作为四川的传统特色产业已跃居全国三甲。在中国的版图上,成都鞋业以女鞋闻名天下,与温州、广州、泉州并称中国鞋业的“三州一都”。2006年荣获“中国女鞋之都”称号的武侯区也自豪地宣称:“四川鞋业在成都,成都鞋业看武侯”。
2007年出台的 《成都制鞋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显示,成都积极承接国际“西鞋东移”和国内“东鞋西移”,形成“一都两园”的产业发展战略。即“武侯建都”,为鞋业产业发展的“大脑”,建成品牌女鞋研发、贸易、信息、展示和培训中心。“周边建园”,以崇州、金堂为“园”,为鞋业产业发展的“身子”,建成制鞋基地。到2015年,成都将建国内制鞋业重要的“脑”中心、全国最大鞋业生产基地的雄心已跃然纸上。
然而发展所面临的土地、劳动力资源、配套产业、交通、环境等问题也接踵而来。
“企业搬一次伤一次,能拥有固定永久的生产基地是我们最迫切的心愿。”前后搬了三次家在金花镇租借厂房加工生产外销订单的陈老板显得一脸无奈。
政策支持:
延续鞋业辉煌
2011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下达的《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把四川省建成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曾参与沐川县 “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的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区域经济学家戴宾指出: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规律。因政策调整、原生产用地紧张、劳动力、成本、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会将产业或集群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
“沐川97%的土地面积是山地,这种地形地貌特征必须发挥地域优势,构建区域经济发展体系,加强产业联动,以带动统筹城乡发展。”戴宾说,劳动力资源富集的沐川确定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鞋产业带农致富的“两化”互动发展方向,找准抓实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
回顾产业转移的浪潮,不管是改革开放之初承接香港产业转移的珠三角、范围更广承接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长三角、随后承接国际和国内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地区,历次的经济大跨越,无一不是为产业资本扩张寻求出路,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寻找成本和人力资源优势,而构筑起了一次次产业转移发展的盛大景观。
作为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充分发挥其极核带动作用,2008年四川省委对成都市提出了“带动四川全面发展、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要求。
一系列的响应行动随之展开,2010年1月成都和周边的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7个城市同时签订了 《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目标就是要把成都经济区打造成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优势产业集聚最多、城镇化水平最高、创业环境最优、城乡差距最小、辐射带动力最明显的大都市圈。
成都与乐山的交通、旅游、经济、区域合作等一揽子协议早在2009年就正式签署。乐山港升级为成都港,是成都经济区内唯一的港口。武侯区与沐川县的区域合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一直跟踪并促成沐川鞋业项目落地的乐山市商务局局长章晓红说,今年3月底,省委主要领导到乐山调研时特别指出,与天府新区毗邻的地区,要主动对接天府新区的产业和城市发展,主动接受辐射带动,与天府新区融合发展、协调发展。话音刚落,沐川鞋业工业园项目就应声而起,4月11日,鞋业项目举行了签字仪式,6月27日正式开工奠基,乐山就是要主动作为,融入成都,用行动践行承接成都的产业转移,延续成都鞋业的辉煌。
成都向南:
沐川承接50亿鞋业产值
从成都启程,上成乐高速,转乐宜高速,到犍为下高速,就行驶在了赫赫有名的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线沐源川道上,当时的“入蜀要道”,现在叫213国道。弯多路窄,人少车稀,两旁竹木葱茏,湖光山色,满目清秀在眼前不停飞跃。
从喧嚣拥堵的都市突然穿越到了悠然的“世外桃源”。成都到沐川,全程不过230公里,2个多小时车程,感受竟是这般不同。成仁沐高速贯通后,成都距沐川仅120公里,一小时即可抵达。
仲夏的小城清凉惬意,沐溪河水穿城而过,荡漾的是三国余韵——公元225年武乡侯诸葛亮从成都出发率军南征,途经此地七擒孟获于西昌。武侯与沐川,1700多年前就已种下因缘,前世哒哒的马蹄声只是过客,今生要来还愿做归人。
山河人物,千年过往。青山依旧在,几度还复来。沐川,是四川省乐山市辖属的边城古县,地处小凉山北麓。岷江、大渡河、金沙江三川依境而过,“沐浴”在“川”,谓之沐川。千百年来,上苍始终眷顾着这块土地,全县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却高达71%,空气质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享有“天然氧吧”的美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这个怡然自得的慢生活之城有一套加快发展的大计划——聘请了清华大学设计专家高标准完善城市新区规划和实施方案,蓄势待发的图谋才初露端倪:新城规划将城市面积扩大一倍,目前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城市居住人口4万人,2015年将达到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万人。足足再造一个新沐川。
据不完全统计,以成都武侯鞋都为核心的鞋业聚集区集中了直接从事制鞋生产的企业上千家,配套企业3000余家,从业人员达10余万人,年产鞋达1.35亿双,年产值148亿元,女鞋产量位居第三,占全国的10%。产品出口俄罗斯、欧美等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
乐山沐川鞋业工业园项目规划在沐溪镇虎溪片区工业园内,项目建成后,可容纳鞋业生产企业、配套企业上百家,成为集研发、生产、展示、交易为一体的现代化鞋业生产基地,实现年产值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万个。
“我们将千方百计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努力寻求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三赢\’,将园区建成中国女鞋的制造之都,延续成都鞋业的辉煌,成为乐山市和成都市区域合作的典范。”沐川鞋业项目投资方乐山天源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夕帆信心十足。
对话
生态发展 绿色崛起
——对话沐川县委书记鲁力
问:沐川为何要承接成都的鞋业产业转移?
答:沐川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劳动力富集,20多万人口,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口近10万人,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途径,但外出打工也遗留了诸多如留了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突出社会问题,政府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离土不离乡。
引进沐川鞋业工业项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鼓励乡亲返乡务工或创业,这对我县发展生态工业、助推城市发展、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对入驻鞋业园区的企业员工给予经济补助的政策奖励。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劳动密集型的制鞋产业在成都地区面临用工荒、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现实,需要转移出来,我们有劳动力优势要承接鞋业转移,既是贯彻落实省委“两化”互动以产业支撑城市的发展,又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满足了本地劳动力留守就业的需求,是优势互补,多方合作共赢。
问:沐川承接鞋业转移有哪些突出的优势?
答:首先,沐川自身有劳动力资源优势。另外,洛溪渡和向家坝两个特大型电站水淹区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也达10万人。沐川片区还可以带动周边区县数百万的劳动力人口。
其次,沐川属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区,为支持产业项目的落地,国土资源部专门对沐川有土地政策的指标保障,可以在政策范围内优先保证鞋业转移企业能及时拿到双证(国土证和房产证)。
第三,成仁沐高速公路贯通后,将彻底改变沐川的区位。届时,沐川距离成都仅120公里,融入天府新区一小时经济圈,便捷的交通条件将使沐川的后发优势完全凸显。
第四,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为沐川做的新城规划是再造一座新城,将大大拓宽城市框架,对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发展具备了拓展的条件。
问:沐川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如何做到既发展产业、解决就业,又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答:我们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总体取向。强化规划引领,按照“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绿为魂”的理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即每座山都是一个山体森林公园,以沐溪河为主水脉延伸出众多湿地公园,将绿化引入城市空间内,形成多条自然山体绿化廊道,打造山水城市。沐川负氧离子含量超高,依山傍水,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是宜居养身度假旅游的天然氧吧。
以新型生态工业为发展方向,布局“一园四小区”发展格局。沿国道213线布局“两化”互动示范园区、浆纸工业园区、“女鞋之都”鞋业制造园区;沿省道103线布局循环化工园区。与山水间隔一定距离,又不截然分开,产城一体。居住小区要出门10分钟内即能见山见水,做到“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宜养”。
对引进的产业都有严格的环保指标控制,对废物废气进行科技再循环。要求鞋业项目要将先进的建筑理念与沐川生态绿色特质有机结合,注重生态环保和能源节约,精心管理,成为引领沐川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引擎”。
我们希望以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先争优的服务环境,吸引更多具有战略眼光、有果敢作为、以帮助山区发展为己任的企业家来沐川投资发展兴业。
核心 提示
女鞋制造之都呼之欲出
具有悠久制鞋业历史的成都人也许很难想象到,成都鞋业竟会将版图推进到200多公里以外的乐山地区——沐川县。文化底蕴深厚的武侯区向来是成都制鞋业的发源和繁华地,清代以来的100多年制革史,特别是近10年来鞋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成就了武侯区名冠华夏的 “中国女鞋之都”美名。
仅仅数年后,城市化进程滚滚向前,2007年 《成都制鞋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一都两园”就被一跃而过,更大范围内谋划的天府新区和成都市“一区一主业”的错位发展思路,已将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鞋产业布局战线拉长——指向了更加辽阔的区域。
让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配置,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天府新区的蓝图下,以成都市集聚效应所形成的强大经济能量成规模、有序地向周边地区扩散,带动辐射周边都市圈,使成都与相关地区一起成为同步协调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四川是农业大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是未来的重点。一条成仁沐高速路,颠覆了沐川的区位,我们得以窥见这块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处女地和深藏于此的富饶资源。
“再造新沐川”。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沐川,其魅力是不可抗拒的,没有人怀疑她终将有一天会以自己独具的禀赋走向未来更大的舞台。沐川——中国女鞋制造之都呼之欲出,让我们共同奏响人生的华彩乐章。
乐山沐川鞋业工业园项目介绍
乐山沐川鞋业工业园项目是沐川县按照“引进一个产业,建设一座新城”的发展思路,主动承接成都武侯区鞋业产业转移而引进的一个重大招商项目。该项目由乐山天源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修建,近期规划占地3280亩,投资28亿元,分三期实施。将引进国内外优秀的鞋业生产企业入驻园区,采用“政府主导、企业管理、专业运作、集群发展”的新模式,与劳动密集型、专业技术型、高新技术型产业相结合,集鞋业产业研发、生产、展示、交易、仓储物流、技术培训、电子商务、信息交流、办公生活服务、物业管理服务为一体,打造现代化制鞋业产业集群——中国女鞋制造之都。
园区位于乐山市沐川县城新区南面,紧邻213国道,坐落在沐溪河冲击平坝上,距即将开工的成仁沐高速沐川接道口约2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项目全面建成后,可容纳鞋业生产企业、配套企业数百家,鞋类产品年产量达到7000万双,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4亿元,创汇8亿元,解决就业6万人。
新闻推荐
13个旅游项目签约,总投资206亿本报讯(记者文铭权)6月29日,眉山市洪雅县举行“天府花园”首批13个旅游项目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达206亿元,标志着洪雅县与峨眉山市共建“大峨眉”国际旅游区战略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