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首届民族医士定向班毕业“一村一医”填补基层医疗“空白”
毕业典礼上,学员重温医学生誓词。学生学习人体解剖构造学生上理论课首届民族医士班学员合影■ 本报记者 戴余乐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然而,在乐山市部分民族地区、偏远乡村,依然存在医疗“空白村”的现象。为解决基层卫生人才匮乏问题,2013年,由市政府牵头,市卫计局、教育局、民委、人社局为成员单位,依托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联合办学,为民族地区定向培养乡村医生。2013年、2014年,面向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沐川县(以下简称“两边一区一川”)四个地区,民族医士定向班相继招收两届学生,共计200人。
7月12日,首届民族医士定向班正式毕业。100名学员将怀揣青春梦想,回到养育他们的家乡,走向临床一线,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我们毕业了”
“根”在哪里,“坚守”就在哪里
毕业典礼在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新村校区(原财贸校)举行。典礼上,毕业生们重温了医学生誓词,并郑重地接过毕业证书,获得上岗从业的资格。
“能成为一名医士,我感到非常骄傲。我将把在乐山职业技术学院3年来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带回家乡,服务百姓。”来自峨边彝族自治县勒乌乡的毕业生阿素金里告诉记者,小时候,由于村里没有医生,生病了,就只能靠母亲到山上采草药医治。因此,在阿素金里心中,便一直有一个医生梦,“学医,回家为乡亲看病”。
2013年,民族医士定向班正式启动。通过层层选拔,阿素金里成为首批学员之一。“学习期间,虽然也遇到过一些困难,如临床实习时,要为患者处理伤口,但有些病人家属会有抵触情绪,害怕我们做不好。这时,虽然心里会难过,但更多的是一种鞭策,要我们变得更好。”现在,通过3年学习,100名民族医士定向班学员如期毕业,他们将全部回到户籍所在行政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我们的‘根\’在哪里,坚守就在哪里。”这虽然是一句简单的话,却道出了所有学员的心声。
“新学期开始”
培训不止,举办“乡村医士班”
据了解,民族医士定向班是由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联合承办,课程按中西医结合兼顾预防医学设置,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学制为三年制中专,学员全部从“两边一区一川”没有乡村医生的“空白村”中选送,每村选送1人,要求年龄20岁左右,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住宿费、书本和资料费全免,每人每月还可获300元生活补贴。毕业后,所有学员将返回原籍服务,服务期限不少于8年。
“2013年、2014年,我们共招收学员200人。他们如期毕业后,将有效缓解民族地区和沐川县的村医空白问题。”市卫计局副局长周仪谈道。然而,乐山市目前除民族地区外,仍有部分行政村没有医生。因此,今年9月,乐山市将比照“民族医士班”培养模式,由市、县财政出资,继续依托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联合办学,举办“乡村医士班”。用3个教学周期,为非民族县(市、区)培养300余名乡村医生。
此外,为确保学员毕业后都能长期扎根基层,主管部门不仅特别申请省卫生计生委同意“民族医士班”毕业生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直接进行执业注册,进入村医疗机构执业。同时,还加大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全力打造标准化村卫生室设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落实村卫生室服务经费补助,乡村医生待遇问题,让所有毕业学员都自愿扎根基层、安心开展诊疗服务工作。力争到“十三五”末,真正实现“一村一医”的目标,为全市农村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
(图片均由市卫计局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全胜)拔杂草、捡垃圾、清理小广告……7月25日下午,峨边彝族自治县干部走上街头,清扫地面、清除卫生死角。这是该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拉开了峨边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
峨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峨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