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防治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传承
6月19日,国家林业局组织外国驻华使节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等国际代表一行40余人来兰,就兰州市三北工程建设和荒漠化防治成效进行考察。每到一处,许多外国友人都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这么大的规模,在他们国家是很难做到的,中国真了不起!(详见《兰州日报》6月20日1版)
让榆中北山的贫瘠土地披上绿色的外衣后,干旱的山坡从此不再荒凉,多了几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生态的良性循环中造福了子孙后代。可以说,兰州的荒漠化防治工作是把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把许多可能变为更加不可能,创造了“兰州速度”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因此,当外国友人目睹兰州荒漠化防治成果时,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竖起了大拇指。
荒漠化防治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也是人类亟需攻克和解决的一项问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在荒漠化防治中有所突破、有所建树,除了需要一个顶尖的科研团队进行技术攻坚外,还少不了一种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是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不断斗争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兰州地处西北内陆,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兰州人朴实勤劳和顽强拼搏的性格特点。再加上黄河穿城而过,让兰州人多了一份宽广的胸怀,以及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而且,在“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这种不向命运屈服、不向挫折低头的“甘肃精神”的传承和熏陶下,逐渐形成了“河汇百流、九曲不回”的“兰州精神”。因此,每个兰州人凭着一股倔劲和一腔激情,在创新创业中不断实现这个城市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
荒漠化防治,路漫漫兮其修远。因此,只有做到不忘初心,薪火相传,才能彻底攻破荒漠化防治这个难关,彻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那时,不仅会赢得外国友人更多的赞许,而且荒漠化防治的典型经验会让兰州再次走向世界,重塑一张新“名片”。更重要的是,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新闻推荐
督导组榆中抽查部分单位整改情况 服务窗口整改得力 公益宣传还需加强
督导组现场督查售票窗口【本报讯】6月21日,兰州市创城督导小组榆中工作组针对第三方模拟测评对榆中县测评中发现的问题“回头看”,督导组抽查了榆中县政务大厅、榆中县公安局出入镜办证大厅、榆中...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