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73位学子领到32万元资助金

兰州晚报 2016-09-21 00:00 大字

A

兰州晚报讯(记者曾梧桐实习生张丹)9月20日,随着第6批帮扶金对接发放结束,兰州晚报2016年萤火助学特困大学生资助活动经过两个月的有序进行,圆满落下帷幕。据统计,今年共有73位困难大学生领到了32万元资助金,其中有25位是来自省内不同地区的大一新生。

“我不图名只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说法

当日中午1时,按照爱心人士的意愿,本报2016年萤火助学第6批(最后一批)帮扶金对接发放活动在兰州报业大厦11楼会议室举行。来自会宁、榆中北山等地的小兆、小文、小迪和小辉4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因学生已经开学,多由家长参加)领到了1500—3000元不等的帮扶补贴。

小兆家住会宁县杨集乡,目前在辽宁工程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就读,每年1.3万元的学费让他和家人感到束手无策。“能得到你们的资助,我们全家都很高兴,我们会记在心里。谢谢你们!”小兆的父亲王师傅在介绍完自家的实际情况后感动地说。

小文家住榆中北山农村,今年被大连交通大学录取。因为当地十年九旱,加上母亲身体多病需要治疗,家庭相当拮据。“孩子开学了,学费都是跟别人家借的。我们不认识晚报的人,原以为申请资助的事情泡汤了,没想到萤火行动的工作人员始终没有忘记我家孩子。”小文的父亲宋师傅说。

小迪和小辉分别来自武威和兰州,因为家境贫困,今年她们都向萤火助学平台提出了受助申请。本次对接活动中,两人都获得了爱心人士的帮扶。

“我可以参加活动,但有个条件,不要在报纸上登我的照片,报道中不要写我的姓名。”参与本次捐款的是一位来自秦王川的爱心人士,对接活动举行前一天,他特意致电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只要把爱心款发给孩子们就行了,我不图名,只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爱心

73位学子如期获得资助

2016年萤火助学特困大学生帮扶活动从7月19日启动,至今已持续两个月。据统计,今年通过电话提出受助申请的学子有23位,最终按时递交了相关材料的申请者只有15位,其余8人在了解了具体帮扶条件后放弃申请。

根据爱心人士的意愿,今年帮扶的对象为2016年应届高中毕业被二本及以上院校录取,同时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父母一方遭遇不幸亡故的特困单亲家庭学子;父母一方重度残疾的特困家庭学子或残疾学子;家庭成员中不幸患重特大疾病的特困家庭学子;其他原因(父母不求上进,缺乏生活积极性的家庭除外)导致学子求学确实遭遇经济困难的特困学生。按照以上规则,最后经各爱心人士自行筛选、认捐,15位申请者全部被列入本次活动的受助之列。

另外,帮扶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采纳了兰州新区爱心人士甘师傅的建议,特意将资助条件适度放宽。经与榆中县中连川乡黄嵩湾和高家渠村及龙泉乡水泉湾村联系沟通,最终确定对10位被专科等院校录取的学生给予了适度帮扶补贴。

同时,本报工作人员先后联系往年加盟萤火行动的爱心人士,为“一对一”受助的48位特困大学生分别发放了新年度的资助金。需要说明的是,往年得到帮扶的学生原本有50人,今年由于两名爱心人士因为多种因素临时退出捐助,有两名学生失去了享受爱心资助的机会。

截至9月20日下午,今年共有73位困难大学生通过本报萤火助学平台如期领到了32万元资助金,其中有25位是大一新生。至此,兰州晚报2016年萤火助学特困大学生帮扶活动圆满落幕。

新闻推荐

律师告客户讨要代理费

兰州晚报讯(记者许沛洁)律师帮忙打官司,官司结束后,商定的费用却没收回来,于是律师又将客户告上法庭,索要钱款。9月27日,该案经法院经审理后,以证据不足驳回了溥诺律师事务所的诉讼请求。经审理查明,魏...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