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人物 兴学重教造福桑梓 ——记融家乡教育于骨子里的校长吴建民
从榆中师范参加高考到西北师大;从西北师大到北京师大;从留校北师大到师大实验小学校长……一直到今天携手北师大回家乡筹办“榆中县第三小学(博雅小学)和榆中县朝阳学校”!吴建民的求学之路和深情馈桑梓的重教之举恰恰折射出了青城文化辉煌的最根本原因——兴学重教。
这次专程回到家乡榆中县,吴建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与榆中县政府合作办学,将榆中县第三小学(博雅小学)和榆中县朝阳学校办成榆中人引以为傲的学校。
近日,记者采访了“吴校长”儿时的伙伴、师范的同学等,大家给他贴了许多“名牌”标签,第一个标签便是:“低调”!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建民就读的青城东滩中学是榆中县唯一一所兰州市重点中学。那个年代的“学霸”往往被师范选拔录取。就这样,吴建民来到了榆中师范。“吴建民在学校时学习很刻苦。毕业时学校推荐他参加了全国高考。当年,他是学校唯一一名被西北师范大学录取的学生,老师同学们都满心欢喜地为他祝贺,但他却很低调,不张扬此事。他一直都是个老老实实念书,本本分分做人,扎扎实实干事儿的人。”吴建民的榆中师范同学蔡积荣对记者说。
1989年西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吴建民又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后来留校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攻读了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并于2000年5月开始任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校长。
“虽然他是北京名校长,但和我们在一起一点架子也没有,很是低调。”说起吴建民,蔡积荣总是头头是道。其实,吴建民多少年来一直是刻意低调。2015年初,他又肩负起了一个新的职务:北师大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这是一个有深意的职务,它将拓展吴建民在全国小学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低调的好校长
近两年,随着榆中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县城人口急剧增长,“上学难”问题日益突出,县城现有两所小学无法满足孩子们的上学需求。为切实解决新增居民和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经县委、县政府会议研究决定,新建榆中县第三小学(博雅小学)和榆中县朝阳学校两所学校,并积极寻求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办学,以进一步提高榆中县新建学校的软硬件实力。
由此,也开启了吴建民在榆中的第二个标签:“热心”。7月26日,作为北师大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吴建民怀着一颗热忱的心来了,会同北师大国内合作办公室副主任罗丽,与榆中县委县政府领导洽谈合作办学相关事宜,通过友好协商,双方初步达成开展合作办学的意愿,并将尽快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榆中县高中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吴建民邀请了北师大燕化附属中学校长、北师大基础教育合作办学专家组成员马熙玲同榆中县恩玲中学的校长和教师代表展开了深入座谈。
积极走访榆中县各个学校,了解全县教育基本情况,为榆中县博雅小学和榆中县朝阳学校量身打造县内最为高端、优越的教育环境,在榆中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吴建民忙得不亦乐乎。
就是这样一位将家乡教育融进了自己骨子里的“名校长”正在点滴改变着榆中的教育……
热心的榆中人
多年来,吴建民跑遍了榆中山川角落,见证着许许多多学校的建设,时刻关注着榆中县教育的发展,“善良”是他的第三个标签。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吴建民连续4年关注榆中县南部山区河湾小学的发展。多年来,他尽自己的力量,为该学校捐赠文具、图书、教具等学习教学用品,组织学校老师到北京的一些名校观摩学习、交流座谈。向青城中学捐赠多台笔记本电脑、立体声功能播放机,丰富了青城中学教学设备。并向榆中县教育局捐赠40多台液晶电视、各种幼儿园孩子的演出服、幼儿图书、幼儿教具玩具,孩子们感受了他对家乡浓浓的爱。一颗善心,一段段善行……他不停地向家乡教育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
同时,吴建民又是教育界的“实干家”。身为北师大博士、教授的他也一直在带硕士研究生,在一线给研究生上课。北师大实验小学给人的印象是与“学术研究”和“课题”等字眼连在一起的,吴建民在学术上的造诣使这所名校成为了全国小学教育的“思想库”,这也使得实验小学的成功模式无法复制。
目前,与北师大合作办学的榆中县博雅小学和榆中县朝阳学校正在加紧建设中,融进了低调、热心、善良,相信这座饱含着高端学府教育理念的学校必将历史长存,因为它也是许许多多像吴建民般在外拼搏、造福桑梓的榆中人的希望与寄托!
□兰州日报首席记者杨贵智特约记者郭云莲
善良的实干家
新闻推荐
吞冰化雪出山崖,吐雾喷云显壮怀。八十万年轻荣辱,五千公里重兴衰。这就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真实写照。她的伟大就在于:滋润黍谷山川秀,哺育苍生事业开。她的固执就是:穿城秀水东流去,关照兰...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