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重实践接地气强服务聚民心 榆中县以“三下两联一挂牌”为载体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兰州日报 2014-05-07 17:33 大字

2014年4月下旬,榆中县高崖镇砂河村。

坐在砂河村村支书桑荣福的车上,记者感受着贴崖而行的恐惧和刺激。从砂河村村委会到位于山顶的正中养殖场的目的地,距离大约3公里,但基本上都是爬山路。有的路面宽约两米,刚刚可以容纳桑荣福的汽车通过。“没事的,没事的,我老走这条路,绝对安全把你送到。”桑荣福一边熟练地打着方向盘,一边安慰我。而我的右手边,就是与道路落差达到30米的山边农田。对这位去年11月刚刚上任的村支书来说,这段路,他天晴下雨早已不知跑了多少趟。

车行至一半路程时,前面出现了一头驴。路太窄,过不去。桑荣福打了一声喇叭,然后停下车开始等候。大约15分钟后,从我们车后慢悠悠走来一名50岁左右的妇女,走过去,再慢慢地把驴牵走。

“为什么不多打几声喇叭,还要我们等这么久?”记者随口问道。

“不行啊,我们有规定的,村干部开着车在群众面前老打喇叭,这是打官腔,是违反规定的。”桑荣福说。

桑荣福所说的规定,就是榆中县高崖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的村镇干部去官气“十不准”。

榆中县高崖镇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施的这些“自选动作”,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以“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接访群众、下基层上门服务,部门联系乡村、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挂牌督办重点事项”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两联一挂牌”活动,找准了联系服务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着力点,推动了该县各级领导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转作风、办实事、促发展。

下基层进村入户是各级干部常规动作

贫困户牛希安发现最近各级干部来自家特别勤快。包村副镇长罗科章、包村干部黄丽艳,村支书桑荣福,隔几天就像串门似的来到自家嘘寒问暖。“老罗,你最近骨质增生再犯没?家里房子什么时候修提前说一声啊,我帮你找小工。”这是这些干部经常说的话。

“过去干部们来我家干什么?穷家里都不来。现在听说在搞什么群众路线教育,干部们来家里跟走亲戚似的,有什么困难一说就马上能得到解决。这个教育真是让老百姓得利呀!”牛希安感慨道。

山顶的正中养殖场也是高崖镇的镇村干部经常去的地儿,正中养殖场负责人黎正中就是干部口中“要求很高、意见很多、很有主见”的致富带头人。在征求意见阶段,黎正中给镇上和村里的干部就出了难题。“山上土地分布太散,我虽然种了将近100亩地,但能推行双垄沟播的地儿太少,能不能协调一下,给我们这些养殖大户把土地种植集中一下”,“我们最开始搞小尾寒羊养殖时,说是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场要给7万元补贴,村上好多人就开始铆足了劲儿要达到这个规模。去年年底的时候又说钱不够,才补了1/3,我就觉着这个政策怎么朝令夕改的,有点儿言而无信啊”,“我们村上除了规模养殖户外,还有一些散养户,他们也希望得到政策扶持,能不能在这方面把门槛放低一点”……

“有些问题,我们能给他现场解决就马上解决,有些问题涉及政策和上级部门的,我们就及时反馈上去,并且尽量早点给他答复,资金问题我们今年还给他争取了些涉农贷款。”高崖镇党委副书记马军说。

把蹲点调研、解决问题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着力点,引导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正是榆中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方面,这种把下基层进村入户作为各级干部常规动作的形式,也让更多的群众得到了实惠。

四项代理制成为服务群众载体

在榆中县金崖镇,服务发展承诺制、为民服务代理制、主动上门服务制、民情联系工作制等为民服务四项制度成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

金崖镇陆家崖村的小孩子都知道一句话——“办事就去找代理”。凡是需要村民去乡镇、县上与职能部门打交道跑腿的事儿,都可以通过村上的代理室,简简单单地完成。不用磨嘴皮子说好话、托关系,跑腿的工作全都由村干部帮着完成,这在村民们看来,就是眼前看得见的群众路线和为民便民。

“以前,不少村民由于不了解机关办事程序和要求,办件事常常要托亲戚找朋友,到镇里、县里有关部门来回跑,免不了跑冤枉路花冤枉钱,遭遇‘办事难\’。”在陆家崖村为民服务代理室,代理员陆奎本(村文书)每天认真登记群众申请代理的各类事项。他说,采取“一室受理,全程代办,按时回复”的办法,简易事项即受即办,当场或当天办结,一般事项向申办人告知承诺办结的时限,特殊事项由村代理员配合镇代理员联合办理,按时办结回复。据介绍,该村把土地建房、计生服务、民政低保、农资代运、个体工商、医疗保险、户口迁移等30余项事务全部纳入代理内容,为群众提供办事便利。

在便民、利民、为民服务中践行教育实践活动,是榆中县推行为民服务四项制度的初衷和根本目的。推行服务发展承诺制,就是采取定诺、承诺、践诺、述诺、评诺等方式,督促基层党组织落实任期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使党组织服务群众目标化;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按照“便民、无偿、依法、高效”的原则,设立代理机构、公开代理事项、建立代理制度、规范代理流程,使基层干部服务群众规范化;推行主动上门服务制,对一些老弱病残者以及能够现场办结的办事类项目,一律实行上门服务,并将上门服务事项、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提前与群众预约,使基层干部服务群众人性化;推行民情联系工作制,通过制作民情联系卡、建立民情接待室、召开民情分析会、记录民情日志等,使基层干部服务群众制度化。

夏官营、新营、来紫堡……在榆中县的各个乡镇,为民代理四项服务制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呈现出多种效果,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方便更多的农民办事,方便群众在办事之前做好各种准备,不跑“回头路”。目前,全县建立了21个乡镇为民服务代理中心,238个村级代理室,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便民利民为目的,围绕农村基层行政管理、落实国家政策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确定为民服务项目,将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以及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密切相关的事项,如养老低保、就业援助、房改补贴、户口申报、法律咨询、宅基地审批等纳入为民服务代理范围,彻底解决了群众因程序不懂、部门不熟而造成的误事、误时、误工现象。

为项目和群众服务实行“挂牌督办”

4月中旬,正值春播季节,在位于兴隆山后山的马坡乡上庄村,县农业局蔬菜站站长杨海兴在田间手把手地教农民铺地膜和育种,频繁的技术指导和点对点式的帮扶,让村民们对种菜有了更多的底气。

“过去是每个月来两次,现在是每周都来,甚至驻在村上给我们做技术指导。这些技术员们真的很负责任。”村民丁国英说。马坡乡作为著名的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当地出产的冷凉型蔬菜是其金字招牌。而在县农业局看来,为菜农们做好服务,正是他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从播种到收割、销售,县农业局为菜农们提供的是全年无缝对接服务,甚至有技术员直接住在村里。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榆中县通过“挂牌督办”这一有效举措来保证为项目服务、为群众谋利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征求意见阶段,针对甘肃亚兰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反映保障房建设项目审批周期长、时间慢的问题,榆中县通过问题倒查,查摆出主因在于县政府存在服务企业思想认识不到位、作风飘浮不深入、执行力不够强等问题。

问题出来了,怎么改?首先是责任到人,去现场督办。根据这一意见,榆中县对全县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县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挂牌督办。按照定责任、定任务、定时限的“三定”要求,制定工作推进计划表,着力破解难题,并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将兰州毅德商贸城项目、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农村道路建设、青城古镇建设等22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中为群众兴办的民生实事,由县四大班子“一把手”任总指挥,实行挂牌督办,对引洮工程、榆定城市主干道建设、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县四大班子“一把手”任总指挥,挂牌督办。

正是这种现场督办的方式,让群众反映强烈的和平镇环境综合整治、金崖镇邴家湾村征地拆迁补偿、城关镇北关村拆迁安置等问题逐渐得到妥善解决。目前,榆中县各级各单位和领导干部积极对接所联系乡村、贫苦户,深入基层一线,深入项目现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成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核心内容。

新闻推荐

从打工经济到创业经济的蝶变兰州市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许多农民背着大包小包、远亲离土、南下北上,投入到城市的各大行业中,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着巨大的贡献。对他们来说,走出农村就等于走出贫困、走向富裕,这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真实写照。2013年,兰州...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