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帮扶着眼从根上发力 山区脱贫教育先行 兰州日报社借力企业帮扶18名学子圆大学梦

兰州日报 2013-08-26 19:12 大字

【本报讯】8月23日,当榆中县北山地区中连川乡高家渠村农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由《兰州日报》牵头组织的“帮扶贫困村整村脱贫推进会暨捐资助学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兰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杨增宽代表兰州日报社分别向“双联帮扶”行动中的帮扶对象——榆中县龙泉乡水泉湾村、中连川乡黄蒿湾村、高家渠村捐资5万元资金的同时,北京加多宝集团等5家爱心企业也向这3个村18名考入大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18名在校大学生给予了近17万元的资金帮扶。

榆中县北山地区中连川乡黄蒿湾、高家渠两个村和龙泉乡水泉湾村是该县名符其实的贫困村。自去年兰州市展开“双联帮扶”活动以来,作为这3个村的帮扶联系单位,兰州日报社党委、行政班子因地制宜地展开了一系列既符合实际又能解决当前和长远问题的帮扶行动。在生产、生活,政策宣传等多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帮扶。特别是在捐资助学方面,兰州日报社凭借自身优势,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对水泉湾村、黄蒿湾村、高家渠村考入高等学府的贫困学子给予了资金扶持。2012年度3个村29名贫困学子获得了36万资助梦圆大学。今年又有18名新考入大学的贫困学子和18名在校贫困大学生喜获16.68万元的助学资金。

一个地区的贫困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要改变一个地区的贫困面貌,首先得解决人的问题。怎样才能借力人的问题改变贫困面貌?兰州日报社党委、社委班子成员在深入调研、仔细分析、精心策划的基础上,决定从“减少”农民人数、“增加”农民收入这一难题入手,用切实可行的方式给予帮扶对象水泉湾村、黄蒿湾村、高家渠村3个村捐资助学、种养结合的帮扶方式,鼓励有能力的青年人离家乡、创事业,有体力的留守人员搞养殖、抓种植,实现脱贫走上致富路。去年,在兰州日报社的全力支持和引导中,多家爱心企业捐资36万元,为水泉湾村、黄蒿湾村、高家渠村3个村考入高等学府的29名贫困学子给予了资金支持,今年,兰州日报社继续发挥优势,先期联系了北京加多宝集团、甘肃中创地产投资咨询公司、甘肃弘盛路桥工程公司、甘肃恒利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尚品佳汇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5家爱心企业,筹资16.68万元,资助水泉湾村、黄蒿湾村、高家渠村3个村18名今年考入大学的贫困学子和18名在校贫困大学生。此举深受帮扶对象水泉湾村、黄蒿湾村、高家渠村3个村广大村民的欢迎。

在当日开展的“兰州日报社帮扶贫困村整村脱贫推进会暨捐资助学仪式”上,杨增宽说,山区农村要改变贫困面貌,最关键的因素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人的问题最要紧的就是要鼓励更多的少年考入大学、更多的青年外出务工、更多的壮年勤劳致富。但受条件制约,许多考入大学的优秀学子因家庭贫困而无力深造。做为帮扶单位,有责任更有义务来帮助他们走进高等学府,完成学业、报效国家、造福家乡。杨增宽说,贫困地区要改变贫困的面貌,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通过教育让更多的学子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通过产业扶持让留守人员科学养殖和种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

新闻推荐

全力救治伤残解决后顾之忧 “兰州好人”杨建军受各方关注

【本报讯】“兰州好人”杨建军感人事迹经本报9月12日再次报道后。他的英勇事迹和生活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9月16日,榆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该县民政、卫生、乡镇负责人再次走进杨...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