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兰州十四中93届高三1班的同学“有木有”新媒体传播方式助力“同学会”

鑫报 2013-02-27 16:31 大字

◇记者 崔凯

关键词:新媒体 助力 同学会

鑫报讯 “哈哈!鑫报寻找我们的老同学出奇效了,93届高三三班的同学王玉伟主动打来了电话!太有收获了,希望继续有奇效啊!”这是昨日网友@梁朝晖在自己微博中的有感而发!一则刊登在2月26日鑫报A6版的一条再平常不过同学会招募启示为何能引发如此的感慨呢?

20年后来相会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作为兰州十四中93届高三(1)班的毕业生,网友@梁朝晖春节后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让更多的高中同学能加入到已经搞了多年的同学聚会中。而经过多方思虑后,他选择了在报纸上登启示。

说到兰州十四中93届高三(1)班这次同学会招募,还得先从网友@梁朝晖说起,作为93届十四中的高中毕业生,走出校门的梁朝晖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打拼出了事业。走出校门后梁朝晖依然和自己的不少高中同学保持着联系。至于组织起高中同学的聚会,这还得从2005年梁朝晖高三同班挚友的意外离世说起。从北京参加完这位高中挚友的追悼会后返兰的梁朝晖在和在兰的几位高中同学谈起北京的这位同窗挚友的意外时,几位同学都唏嘘不已,并不时回忆起了那些曾经美好的高中学习时光。而组织起93届高三(1)班的同学聚会的想法也油然而生,2005年3月兰州十四中93届高三(1)班的第一次同学聚会在兰州举行,十多位在兰的曾经的高中同学聚集在了一起,在一杯清茶、一壶薄酒的愉快的氛围中回忆着高中时光。有了这次聚会后,93届高三(1)班的同学聚会就成为了常态并一直持续到了今年。而热心肠的梁朝晖多年来承担起了同学会组织者的担子。同学会虽然连续办了8年了,但是参与的同学却一直是那么十来个人。在去年的同学聚会中,聚会的同学们产生了这样的一个共识,那就是2013年正好同学们离开十四中20年的时间,“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如果能像当年的歌声中唱到的那样,20年后来相会,当年的同班同学一起回忆曾经的花季年华该是何等惬意!

毕竟时间已经过了20年了,当年的50多位同班同学现在都身处天南海北,在多年无法联系的情况下有效的传递出这一信息绝非易事!这事难住了梁朝晖!

一条启示的“流转”

选择怎样的一个方式将这条同学会消息传播出去,这的确难住了梁朝晖,之所以难是因为梁朝晖对自己的这50多位同学的情况大致有一个了解,梁朝晖告诉记者,50多位同学有20多人在兰州还有联系,而失去联系的有十几位,其余的十几位在外地也少有联系。出于一种对自己的解释和交代,梁朝晖最终选择了传统的在报纸上刊登“启示”的办法,2月26日鑫报A6版一则“二十年后来相会  兰州十四中93届高三(1)班的同学有木有”的同学会招募启示刊发出来。其实,对于最终能有多大的效果,梁朝晖并没有报太多的预期。

但是,梁朝晖所不知道的是,2月25日晚在他在鑫报所发布的这条信息定稿上版的同时,和同天在鑫报所发布的所有信息、广告和新闻稿件一样,这些信息都通过@大西北网络通过微博这一渠道对外发布,而2月26日上午在一份还散发着淡淡墨香的鑫报送到读者手中的同时,大西北网站也同步发布了报纸上的所有信息、广告和新闻。而这条同学会招募启示,在通过报纸、微博、网站的流转后,原本只有几万的受众群体在成几何的递增。一条原本通过报纸只能在兰州乃至甘肃传递的信息在通过微博和网站的“接力”后,传递群体和传递范围不断的开始扩展开。 

让梁朝晖意想不到的效果开始产生了,在鑫报刊登他的同学会启示后仅仅不到3个小时,93届高三三班的同学王玉伟第一个打来了电话!而没过多久一位远在成都的多年失去联系的同学在通过微博打来电话……而随着微博的不断扩散,梁朝晖的惊喜还在不断的继续中!

其实,让梁朝晖不断产生惊喜的并不单纯是鑫报上的这则“同学会启示”,在这则启示背后是鑫报正在进行的新媒体下新闻制作方式的改革。而正是有了这种新闻制作方式的改变,在先微博、后网络和报纸的这种数字时代的新的新闻制作流程的变化,一条平常的“启示”才能创造超出以往的奇效。

新闻推荐

兰州500交警夜查交通违法

交警向兰州交警支队支队长傅连宏汇报情况查看车主是否按规定安装号牌对司机进行酒驾检测车辆检查检查证照和车辆信息是否相符◇记者  本报采访组...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