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该花的和不该花的

兰州日报 2010-04-02 06:21 大字

清明扫墓是近距离祭奠已故亲人的一次重要活动,加之,有了清明小长假,人们对这一传统习俗,赋予更丰富的人文情怀和精神依附,祭祖已成为一次追根溯源,寄托感恩之情的最好方式,因而,更显得虔诚、敬畏和庄重,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人们倾巢出动去扫墓,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清明假日经济现象”,涉及饮食、运输、鲜花、纸张、鞭炮消费方方面面、至于哪些是该花的,哪些是不该花的,应该好好地算笔账。

鲜花销量火爆。清明节是花农最忙的季节,城郊大量的鲜花上市,为市民提供祭祀的花束、花篮。比起“纸活”来,鲜花清洁、低碳、更能表达对祖先的追忆和思念之情。这笔花销,寓意深刻、科学环保,应该提倡。

饮食消费剧增。精明的商家,推出专门的祭祀供品供人们消费,各类糕点也成为热销产品。清明期间,春回大地,草木萌芽,古诗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句子,因而也是踏青的好季节。每个家族相约在清明节前的某一天,上坟踏青。带上丰盛的食品,先祭祖,再野餐。不少人回到城里直奔饭馆,全家再“撮”上一顿。这笔花销,花钱不多,又能增加亲人情感交流,当然是免不了的。

交通运输吃紧。为了迎接市民扫墓高峰,交通运输部门为各大公墓区开辟交通专线,交警们上岗疏导提供服务。加上其他运输工具,道路交通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不同于其他长假,清明扫墓市民肯定是要出门行路的,不管远近,总得借助交通工具。提倡步行低碳的扫墓方式,有它的局限性。这笔花销,只要出门,就得消费,想省都省不了。

冥品消费需求量高。按照兰州人传统习俗,冥币、香火是扫墓的必备品,或是买现成的,或是自家“拓票子”,总想给“先人”多送些“零花钱”。明火会带来火灾隐患,公墓区有严格的规定予以禁止。之所以是“习俗”,已在人们的观念里成为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明知不科学,不环保,但是许多人还是我行我素,选择了它。这笔花销,隐患多多,污染环境,应该正确引导,予以遏止。

新闻推荐

13户村民完成搬迁 100多亩土地交付使用 西固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

【本报讯】 西固污水处理厂建设作为兰州市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市委、市政府作为全市行...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