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盘活土地拍得1个亿 破解城建资金“瓶颈”问题 红古现代卫星城建设增添新动力

兰州日报 2010-02-10 06:39 大字

【本报讯】 兰州市的“两会”刚刚闭幕,红古区又传捷报,该区两块城建用地挂牌拍得1亿元。“这1亿元资金的注入,加上今年城建原有资金的投入,有效破解了多年来红古城市建设资金 ‘瓶颈\’问题,为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2月8日,红古区委书记咸大明说。

冬日里的海石湾处处萌动着开发的热潮,林立的塔吊“描绘”着“兴大业,办实事”氛围;置办年货的老百姓和高高挂着的大红灯笼,渲染着节日的喜庆。“要说变化,那就是海石湾道路更加宽敞,城市面貌更加靓丽了。”市民陈有志说。

近年来,红古区致力于打造甘青线上的新型现代卫星城区为目标,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3.6亿元,建成了海石湾中心城区“三横两纵”路网,形成了第一条环形路;累计投入12多亿元建成了海天、西苑、海运、春天、阳光、丰润等11个花园式住宅小区;投资1100万元新建了日产6000吨的自来水厂,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0%;投资1824万元改造的海石湾城市供热系统和投资5100万元建成的海石湾天然气供气设施,使得这座新城更加适宜人居。

“城市建设的瓶颈主要是资金短缺。就红古区而言,关键要实施‘拉开框架、打通关节、拓宽区域\’的发展战略,做好项目生财、政策引财、资源聚财的文章,走以城建城、以城兴城、以城养城的市场化道路。”咸大明说。只有14万人口的红古区,由于受区税收政策体制影响,人均财力2009年为4.1万元,低于全市6.12万元的平均水平,造成了经济快速增长,财政却入不敷出,用于民生的资金捉襟见肘,城市建设更是难上加难。要打造现代卫星城区,城建、民生、经济等各项社会事业就得“齐步走”。因此,如何破解资金短缺的难题,就摆在了红古区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面前。

“放水养鱼”,将城市化与产业化、市场化对接,激活民间资本向城建领域延伸,强力推进城市化建设。2009年8月,红古区与兰州银行签订了合作发展框架性协议,取得了8亿元的融资授信额度,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紧接着,政府以土地抵押方式贷款4000万元,用于红古二路建设。道路开工以后,沿线土地开发立即升温,地价从50万元/亩升值到66万元/亩,为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拓宽了融资渠道。同时,红古区累计投资2.6亿元,实施了平安路东口整治工程,打通了红古二路与中和北路,大幅拉开了海石湾城市建设框架。目前,海石湾城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以甘青铁路为中轴,形成南北两城区,一个充满建设热潮、现代气息的卫星城的雏形已基本形成。2月4日,红古区通过土地挂牌拍卖的方式,将两处总面积为85.13亩的土地,成功拍得了1亿元,解决了政府投资的资金问题,发挥了“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开辟了多元融资渠道。而每亩近180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出,创下了红古区土地储备的历史新高。

“如此看来,我们不仅可以在三年内还清银行的贷款,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而且还用每年不少于500万元的城市建设资金支持新农村、小城镇建设,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促进企业发展、银行增效的“三赢”目标。有利于把红古尽快融入‘兰白都市经济圈\’之中,在打造西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上走出一条新路子。”区委书记咸大明高兴地说。

“去年,我们在海石湾中心城和小城镇建设上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实施了平安路东口整治工程,打通了红古二路与中和北路,城市拓建步伐明显加快。”区政府区长韩显明说,今年,区上将继续以建设现代卫星城为目标,全面促进城市扩容增量、完善功能、提升形象,不断增强城市聚集辐射带动力。加大城市经营力度,最大限度盘活土地资源,再储备土地500亩,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红古二路东段、中和北路、平安路东口整治和红古西路等四项续建工程,年底前完成综合文化广场一期工程、红古二路西延、复兴路整治改造等新建工程,并争取启动海石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红山路拓建、北环路中段、海窑隧道建设。加快海石湾中心城、窑街小城镇两个控制性详规和海石湾文化广场、北环路、东口和西口、海石湾东口至王家口段五个区域专项规划编制,启动海石湾滨河路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城市重点区域开发建设。

新闻推荐

市领导慰问困难职工

【本报讯】 2月10日,突然飘起的小雪让市区气温骤降,虽然天气寒冷,但兰州市困难职工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当天,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哈全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牟少军,市人...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