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关注:山路弯弯情未了 ——皋兰县八旬老人38年自费修路的故事

甘肃日报 2015-05-29 07:58 大字

记者关注:山路弯弯情未了

——皋兰县八旬老人38年自费修路的故事

魏至荣老人。  本报记者 沈丽莉

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有一位叫做魏至荣的老人,只要提起他,村民就会说个不停,因为他为镇上修了几十年的路。今年82岁的魏至荣,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自掏腰包修补山路38年,不管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哪里路上有坑洼,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30多年来,他肩扛铁锹,背着背篼的身影是古老什川镇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不久前,记者走进什川镇,近距离感受这位老人和他的修路人生。

本报记者 沈丽莉

一个执着的老人

5月26日,记者驱车进入皋兰县什川镇,在向沿途的村民打听一个叫做魏至荣的老人时,许多人都会像介绍自己的老朋友一样告诉你他的故事——

“只要魏至荣出门,客车司机看到他都不要车票,免费坐车。因为他一辈子都在修路补路,大家很感谢他。”

也有人这样说,“他自掏腰包修路三十几年,有人说他是个‘傻老汉\’,但这种‘傻\’太值得尊敬!”

“看到你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大爱,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奉献,在我们什川,有一位老人,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这是为了感谢魏至荣的无私奉献,什川镇群众专门为他排唱的一首歌。

然而,当记者见到魏至荣时,发现他和一名普通的农村老人无异——质朴的衣裳和压弯了的腰。但如果谈及路,他一定会精神矍铄,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拖拉机等现代生产工具在什川尚未普及,山路遇雨雪就会泥泞难行。“什川是瓜果之乡,我们瓜果蔬菜都是人或牲畜拉着板车去兰州出售。可是山路坑洼不平,大坑小洞会让马失前蹄,特别难走。有时因为路不好,菜和果子卖不出去,我看着特别着急,所以就产生了修路的想法。”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1977年的秋天开始,44岁的魏至荣便开始了他的修路人生。每天天蒙蒙亮,他便扛着铁锹,背着背篼,腰间挂着些干粮,出门去修泥湾至兰州的老路,20公里长的山路,修了坏,坏了修,反反复复,他花了12个春夏秋冬。1984年,盐什公路路基竣工,什川通往兰州的道路有了改善。但魏至荣观察,几场大雨后,路基上坑渠越来越多,魏至荣肩挑手推,将沙子从山上取下来把坑渠填平。盐什公路铺上沥青后,他又将精力转到了环乡路和其他便道的整修。

为了修路吃尽苦头

乡间路,并不牢靠,头天走还好好的,一场雨过后就会破烂不堪。

老魏没啥高明的手段,他认准砂石填补这个“笨”办法。这样的劳作绝非一劳永逸,他经常要面对再次被雨水冲坏的路面,不断进行填补。周围的群众看了感到非常不解,修补一条路也就算了,反复去修那么多路,就算不辛苦也会烦吧?

在修路的过程中,因为要搬石头,魏至荣老人经常被石头砸伤。修路38年,他受的大伤小伤没法数。但最严重的是他背雪背水落下的病根。冬天下雪的时候,他就一背篼一背篼地把雪背到填上干土的路段,反复几趟,衣服就湿透了,冷风一吹,脊背像刀割一样生疼。也正因此,他落下了背疼的毛病。尽管如此,他还是披星戴月去修路。

他的小儿媳妇陆郡萍,1991年嫁到魏家前就知道这家有个拿着自己钱修路的老人。嫁到魏家后,她才亲眼见证了公公修路的日日夜夜。

陆郡萍回忆,从她嫁到魏家以来,公公从来没给家里添补过一分钱,那时公公在新疆的弟弟会按季度给老人寄点生活费,魏至荣把这些钱攒下来全部用在修路上。

儿媳妇陆郡萍说:“这么多年来,老人时常早晨在家里吃过早饭,就去各个路段‘巡查\’。后来我们养成一个习惯,只要在家里看不到他,就去路上找,他准在。”

情系乡邻一生奉献

魏至荣4个儿女各自成家后,老人没了负担,便将自己卖瓜卖菜卖果子甚至儿女给的零花钱全都投入到了修路上。

有时修路工程量比较大,他就自己掏腰包雇两名同镇农民和他一起修路,并雇上三马子和拖拉机,帮忙拉砂土填路上的坑,谁也算不清他为修路花去了多少钱,牺牲了多少时间。

他也有辛酸。有一年过年下起了大雪,山路损坏,他扛着铁锹去修路,欢庆的社火队伍挡住了他前进的路。“看到别人在过年,心里很难受。”说到这里,老人眼里闪着泪花。

这么执着修路为什么?魏至荣说得很质朴:看到路坏了,心里过不去。

十多年前,镇上的干部看老人年龄大了,挣钱不容易,还要自己掏钱雇人修路,就聘请他晚上到镇政府看大门,每月发500元钱的工资,目的是为了减轻他的负担。令人吃惊的是,工资发下来以后,他一分钱也舍不得花,全部存起来,到年底买了面和油,为全镇的20多家贫困户每户送去一袋面一桶油。村民们说,有时候他还会趁老伴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将自己家的猪肉送给贫困户。提起这些,魏至荣笑着说:“看着乡亲们好,我就高兴。”

近日,由阿里巴巴和省内媒体组织的“天天正能量”大型公益项目第93期获奖名单出炉,6个人共获得2.3万元奖金。其中,老魏获得三等奖。颁奖词是这样说的:今年已经82岁的魏至荣老人为乡亲们义务修路30余载,一把铁锹,一条山路,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哪里路上有坑坑洼洼,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30多年来,他肩扛铁锹,背着背篼的蹒跚身影是古老的什川镇上一道最独特的风景,他用耐心和执着为梨乡的人们铺平了一条回家的路。

记者问他:“现在干不动了,是不是可以安享晚年了?”

谁知,倔强的老人摇摇手:“我还成,我还能干动。哪里的路不好,我还是会去修。”

采访结束时,记者握住老人的手,感觉粗砺而又苍劲,如同那一粒粒铺路的砂石。

新闻推荐

皋兰:15项目成功签约

皋兰:15项目成功签约本报兰州讯(记者沈丽莉)7月7日上午,皋兰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在兰州举行,共签约项目15个,合同引资116.75亿元。皋兰县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强力打造以“一区五园”为重...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