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皋兰:打造清洁美丽新乡村

甘肃日报 2013-07-25 21:21 大字

皋兰:打造清洁美丽新乡村

本报记者 吴梦寒 通讯员 魏周延 郭靖

“垃圾不落地,乡村更美丽。”清早,巷道里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喇叭声,皋兰县石洞镇中堡村的村民们就会定时定点交由清运车统一收集处理。自从村里有了正规的垃圾清运车,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将自家的垃圾实行塑料袋或垃圾桶分拣。

“村里自从有了专职垃圾清运工和垃圾清运车,村子里就干净多了。”中堡村三社年逾花甲的杨报芳说,以前,人们随意倾倒垃圾,垃圾到处乱飞,既不卫生,又不雅观。

来到豆家庄村,一条条硬化的水泥路面,通到了家门口。村子里,没有乱堆乱放的垃圾,没有污水横流,到处都是那么整洁、干净、卫生。站在村头,老党员王福堃乐呵呵地说:往日村头巷尾到处是土堆、粪堆、柴堆,臭气熏人,一遇到雨天道路泥泞不堪,实在不方便。现在村里的路面硬化了,街道绿化了,家家建起了卫生新厕所,在外面转转心情舒畅多了。县里搞的这项惠民工程,可真是做到了农民的心坎上。

这项惠民工程,就是皋兰县正在实施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据县委农工办主任石守仁介绍,为全面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效果和生态文明水平,今年皋兰县出台了《皋兰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设施方案》,按照“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要求,立足建管结合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突出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和中心村、新农村试点村等重点村示范引导作用,逐步建立“社保洁、村收集、乡镇运转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打造清洁美丽新乡村。

“1天100元,1个月3000元,全部由县上出钱,比起外出打工划算多了!” 张延明是忠和镇中铺子村的清洁工。张延明所说的报酬,就是指皋兰县财政每年用于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运行暨环境综合整治的维护管理经费。

今年年初,县上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乡镇财政补助、环保部门补充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按照农村人口每人每年5元的标准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共计70万元;环保局为每个乡镇每年争取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资金5万元;不足部分由各乡镇财政自筹和按政策逐年纳入“一事一议”方式筹集,每年按照小村5000元、大村8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以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正常运转。这样一来,6个乡镇重点村每村1名专职垃圾清运工和1辆垃圾清运车,月工资不下2500元;乡镇还设立专户,确保专款专用。

县、乡还对完成任务好的村采取以奖代补。忠和镇总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用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镇范围内实行垃圾袋装化、桶装化,并安排专人专车每天早晚定时间段收集和处理。黑石川乡为确保人员、设施到位,乡政府每年划拨5万元工作经费,用于乡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

“我们镇地处国道109线两边的有3个村、7876口农民,按县上每人每年5元的财政补助标准,每年至少有近4万元环境整治费用,加上乡镇和环保等筹资渠道,足有12万多元的专项经费。有了这笔费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搞起来就相对容易多了。”忠和镇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推进办公室主任朱黎明如是说。

如今走在皋兰农村,户户都有垃圾桶,村村设有垃圾池,乡镇建有填埋场。一种“社保洁、村收集、乡镇运转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如今在57个行政村得以广泛推广。

新闻推荐

认准基层履职的切入点

认准基层履职的切入点认准基层履职的切入点——61名中央金融机构干部挂职追踪记之二认准基层履职的切入点本报记者杨世智中央金融机构挂职干部来干什么,又能干成什么,会留下什么,这是许多人都想知道...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