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社会事业累计投入285亿元

兰州晚报 2011-01-05 23:59 大字

本报讯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就像一段华彩的乐章,注定要给我们的生活留下些什么。那些余音缭绕的华美片断,已深深印刻在历史的年轮,成为兰州这座城市成长的记忆。1月4日,袁占亭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兰州“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兰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袁占亭用这样一句话,对过去五年作了总体评价。

过年的五年,政府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兰州的基础设施、城乡面貌、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袁占亭说,“十一五”期间,兰州市累计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达到28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2倍。

“十一五”的五年间,兰州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进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兰州已经开始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经济实力

兰州GDP年均增长12%

“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地区性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25.81%和27.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2900元,年均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5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1倍,年均增长20.5%。配合国家和省上实施了兰渝铁路、兰州铁路枢纽、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输油气管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了兰州70万吨乙烯、榆中钢厂、甘肃会展中心、柴家峡水电站等重点项目。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翻一番,达到398亿元和546亿元,年均增长13.6%和16.3%。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

关键词:城乡建设

五年累计投入627亿元

“十一五”期间,兰州城乡建设累计投入627亿元,完成北滨河路西延、天水路改扩建、南河道整治、城市出入口改造、金城关古建筑群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用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和开工建设村民安置房210万平方米,近10万城中村农民转为城市居民。城乡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率由59%提高到62%。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全市森林覆盖率由9.25%提高到12.21%,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93平方米。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由3.18下降到3.01,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黄河兰州段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

关键词:改革开放

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0多家

“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国企改革“393”攻坚任务,239户企业进行了改制,8.3万多名职工置换国企身份,209户企业实现资产重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事项由1068项减少到328项,20家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五年累计引进国内资金652.4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2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在内的大企业30多家。

关键词:科技创新

入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十一五”期间,兰州五年累计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达到28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2倍。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布局调整优化,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文化兰州”建设深入推进,中国秦腔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国学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兰州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关键词:改善民生

为民兴办近100件实事

“十一五”期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54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847元,年均分别增长10.4%和10.9%。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00多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5平方米。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总人数达到200万人。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困难群体生活补贴、住房补贴、取暖补贴、交通补贴超过15亿元。全市贫困人口由23.98万人减少到17.6万人。为民兴办近100件实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上接A09版)

完成三座黄河大桥主体

建成金雁、元通、深安黄河大桥主体,完成七里河黄河大桥、中山铁桥维修改造,启动东岗立交桥加固维修。实施一条主干道人车分流改造,构建城区主干道绿波联动体系,建成城市出入口停车场。实施大砂沟等8条洪道治理。

实施“环境污染治理行动计划”

全面实施“环境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加快西热东输、东城区供热管网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建成运营雁儿湾、西固、盐场三座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老城区改造公共绿地80公顷,新区新增120公顷。

关键词:民生保障

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

加大就业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完善就业配套政策措施,建成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保中心。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加大农民工和“两后生”培训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伍军人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 

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扩大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抓好红古区、皋兰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4%以上。健全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医疗等保险体系,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3.5万人、79万人、54.2万人、41万人、35万人。

建设一批公共租赁住房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开工建设一批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实施2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新建商品房配建公共租赁住房2000套;改造建成城中村居民安置房100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5000户,其中贫困残疾人400户。

关键词:社会事业

缓解“入园难”、“择校热”

发展学前教育,开工建设一批城乡幼儿园。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规划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二期工程。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推进科研兴教和名师工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着力解决“入园难”、“择校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等突出问题。

■2011·目标

按照率先跨越发展的总要求,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地区性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5%以上;财政公共投入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和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目标。

■2011·实事

一、就业保障方面:安置困难群众就业6000人;培训各类劳动力3.5万人,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26万人,新农保新增12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10%,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850元提高到1200元。

二、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实施2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配租廉租房5000套,配售经济适用房3000套,新建商品房配建公共租赁住房2000套;改造建成城中村居民安置房1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5000户,其中贫困残疾人400户。

三、菜篮子工程建设方面:高原夏菜总产量达到190万吨,肉蛋奶产量达到11万吨;改造新建10个城区肉菜市场和100个农村便利超市。

四、市民出行方面:建设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10座,新建城区停车泊位2000个;新增智能交通设施和道路交通监控监测点340处。

五、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改造五泉山和白塔山公园,建设儿童公园;整治200条小街巷;新增改造城市绿地200公顷;新建改造城区和旅游景点公厕150座。

六、教育助学方面:完成40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开工建设21所城乡幼儿园。

七、就医和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完成三县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创建10个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10条示范街和100家放心消费企业(门店)。

八、污染治理方面:完成1000蒸吨清洁能源改造;建设两座城市垃圾处理厂。

九、文体旅游方面:建设兰州彩陶博物馆、甘肃老字号博物馆和中山铁桥博物馆;开工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打造一台文化旅游精品演出剧目;开工建设体育中心,建成120条全民健身路径。

十、城乡统筹方面:新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90个,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建设1万户100万平方米农村新住宅;解决农村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公路养护里程500公里。

新闻推荐

遗留腹腔的纱布找到了“债主” 皋兰县人民医院被判赔偿患者2.86万元

一块遗留在腹内拳头大小的纱布,让皋兰县农民肖玉琴饱受摧残。经过手术,当初误以为是肿瘤的纱布终于取出。8年来她曾经在4家医院做过多次手术,但究竟谁是这起医疗...

皋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皋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