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大王庄镇宅科小学让每一个孩子走出大山
11月24日,记者一行驱车在崇山峻岭之间穿行,数不出经过了多少起伏、拐了多少弯,终于来到了莱芜区大王庄镇宅科小学。
宅科小学校长苏强绪介绍说,学校5个年级在校生共有32名,生源来自周边8个村。虽然地处深山,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但学校的教学成绩很好,连年被评为市区级教学先进单位。
“这得益于学生少,老师可以进行一对一辅导,思想工作比较到位。”苏强绪说。孩子父母不在身边,老师家访时和孩子的爷爷奶奶辈沟通起来比较困难,学校便通过微信群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也动员家长经常和孩子联系,排解孩子的思想问题。
虽说人数少的班级好带,但老师们反映,宅科小学的学生数量太少了,以至于上课时冷冷清清,师生之间难以形成互动和呼应,学生之间的讨论很难展开。一堂课下来,基本上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表演,多说很多话。
宅科小学现在有11名教师,其中今年从外校交流过来的3名教师中有两名家住莱城。身为两个孩子母亲的黄芳老师,每天驱车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穿梭。从地图上看,学校到城里50公里,但因为宅科岭盘山路上崎岖弯转,实际路程和用时要更多一些。
另一名交流教师朱家宝大多数时间住校,一早一晚和两名青年教师一起在办公室开火做饭。学校驻地宅科村里常住人口少,没有菜市场,他们每周都要从家里带饭菜来学校,准备一周的伙食。学校地处偏远,只有一家快递能送达学校,网购也很不方便。老师们开玩笑说:“这里挣钱没处花,是个攒钱的好地方。“
下雪天更麻烦,据说宅科岭上的盘山路有71个弯,再加上路面陡峭,每逢大雪天气,车辆便不能通行,师生们只好徒步到学校。路远的老师先把车停到宅科岭顶前,然后再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达学校。
宅科小学由周围几所山区学校合并而来,10年前曾达到20多名教师。大多数教师退休和调离后,有6名教师选择了坚守。孙英云亓希刚夫妇是其中最年轻的一对教师,孙英云从2000年毕业至今,已经在宅科小学工作了22个年头。
“刚参加工作时,感觉到这里生活很不方便,但学校里工作氛围非常好,驻地民风淳朴,特别是大山里的孩子,内心纯净,朴实无华,调离工作并不是必须的事。”孙英云说。孩子们很少走出大山,外面的世界见得少,爱心满满的孙英云打心里喜欢,也同情这些孩子。她会利用周末带孩子们到周围山上转转,一边讲述大山外边的故事。外出归来时总忘不了买些吃的、玩的,回来分给班上的孩子们,让孩子们感受大山外的世界。
慢慢地,孙英云自己也有了孩子,还成了市人大代表,能调离这里的机会很多,她还是舍不得山里的孩子们。如今,自己的孩子上了大学,她已经不考虑调动的事情了。
59岁的冯玉成老师仍然任五年级数学课,每天要驱车15公里从王石门村翻山越岭赶到学校;55岁的苏胜强老师家住5公里以外的潘家沟村,骑摩托车上班下班。周围村里的学生,哪个读了博士、哪个出了成绩,苏胜强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成就感满满。“让每一个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让每一个孩子走出大山”是宅科小学老师们一致的梦想。 (本报记者孙毅通讯员曹宏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雪通讯员马建国)近日,济南市城管局基层中队规范化建设工作验收组成功完成了莱芜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凤城、...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