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七成农民成产业链工人 乡村振兴的莱芜实践系列报道之二

济南日报 2021-11-26 11:18 大字

万邦食品无菌加工车间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产业,壮大农业,构建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近年来,莱芜区明确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智能化管理,带头发展农业“新六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聚焦新产业“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全产业链开发,重构“三链”

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让经营者获得六份收入,这是专家的“新六产”理论观点。在莱芜区,这一观点已得到了验证。

近年来,莱芜区坚持规划引领产业发展,突出振兴生姜、大蒜等蔬菜以及畜牧五大主导产业和中药材、黄烟、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建设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这为莱芜区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将资源优势化为产业优势,莱芜区坚持用工业化、园区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种养业为主导,融合发展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特色采摘、科普会展、文化传承、养生度假等关联产业,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平台。在此基础上,下大气力培育壮大带动力强的示范企业,通过双招双引,先后引进高端人才7名,建立院士工作站2个,构建起“1名院士+28个岗位科学家团队”的服务体系,使莱芜辛辣类蔬菜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全区市级以上龙头农业企业发展到12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9家,带动全区70%以上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

龙头企业周边的农民,不仅在土地上得到一份收入,而且在成为企业的一名“产业”工人后得到两倍收入,并通过物流、产品代理等方式得到三倍收入。莱芜区在产业链上构建了“一产+二产”的倍增模式,而在价值链上,通过“加工+科技”实现了数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并通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过硬品牌,将莱芜农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的“三链”重构。

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先后在省内外发展订单、合同等各类基地40.37万亩,带动820个家庭农场、1769个农民合作社共同发展,使26.89万户增收致富,提供就业岗位1.52万个,其中雇用农民1.14万人,支付就业人员年工资总额达到4.2亿元。全区近70%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以承包农户、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龙头企业为骨干的农业经营新格局。

聚焦新模式“休闲+旅游+电商+创意”三产跨界向一、二产延伸

从提升产业融合度出发,莱芜区大力推进模式创新,“休闲+旅游+电商+创意”三产跨界向一、二产延伸。通过建立完善覆盖生产和消费、融合线上和线下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全链条标准体系,结合自身优势,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电商平台,使“姜老大”“卖姜翁”“裕华源”等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创新示范推广手机APP“掌上农业”,加大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发展智慧型农业。充分发挥传统资源优势,推动农业、旅游、教育、文化、康养资源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旅游园区和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持续涌现出嬴泰田园、香山田园、明利特色蔬菜基地、润百禾设施农业基地等形式各异的生态循环休闲农业主体57家。

嬴泰田园以有机大樱桃和草莓种植为主业,配套发展畜禽养殖,以沼气为纽带构建“养殖-沼气-种植”闭合式生态循环模式,现建有种植温室6个、露天樱桃区80亩,建设鲁中肉羊繁育基地,养殖肉种羊4800多只。发起成立莱芜草莓产业联盟,发展成员单位13家,统一注册“雪莱香”草莓品牌,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省级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和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

在此基础上,莱芜区还通过培训和外出学习等方式,大力培育电商新业态。目前电商企业已有172家,产品销售涉及批发、电商、商超、医药连锁等各个领域,覆盖全国20个省100多个城市近千家大型超市。

聚焦新机制“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

一条龙发展实现倍增效应

莱芜区积极推进多方式合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支持农户将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租金保底+股份分红”等方式的收益分配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鼓励村集体牵头组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入股合作社,切实保障农民土地入股收益。

发展农业“新六产”,莱芜区实现了从单一产业向全链条、多功能、新模式发展的动能转换,以此提升传统产业的质效、新兴产业的规模、跨界融合的潜能、高端品牌的价值,实现农业发展从产量导向转为质量导向。这是莱芜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秘密所在。

目前,全区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7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5家,2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市级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23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6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3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77家;注册成立家庭农场589家,其中省级示范场15家、市级示范场84家。直接入社人员达到17万人。

2007年创办的莱芜明利合作社,社员已由最初的56户发展到217户,入社股金由10万元增加到300.53万元,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00万元,累计分红300余万元、发放工资1000万元,辐射带动3000多户农户参与优质蔬菜生产。去年,社员分红最多的分了18000多元,社员比普通农户亩均增收1万多元。该合作社原站长陈明利被评为“齐鲁时代楷模”。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四个零”服务激活营商环境新动力

本报讯(记者刘冰玉通讯员刘润畅孟庆会)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济南公共资...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