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户“校中村”居民搬出校园
汶源学校新教学楼施工现场
11月3日,汶源学校校区内一栋新教学楼正在紧张施工中。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各类大型机械正有序地忙碌着,工人在各自的作业面上紧张施工,整个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学校教师焦玉洁高兴地说:“‘校中村’问题的解决及教学楼的新建,将为我们师生提供更优越、更安全的工作、学习环境。”
近年来,汶源学校发展迅速,在校人数超5000人,成为全区中小学教育的标杆。但操场建设不规范、面积较小等短板日益凸显,影响了师生教学,制约了学校发展。不仅如此,学校中间还有一片有13户居民的“校中村”。学校初中部和学校体育场中间过道是这些住户出入的唯一通道,这条通道坡度陡,视野差,汽车从这里出入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作为莱芜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之一,汶源学校片区拆迁改造工作开展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凤城街道成立专班,倒排工期,严格把握拆迁政策,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成功破解了存在14年的‘校中村’拆迁问题。”凤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平说。
为加快推进汶源学校片区拆迁改造,莱芜区及属地凤城街道办事处成立了汶源学校改造指挥部。凤城街道创新实施了“政府主导+专班推进+让利于民”的新型拆迁模式。
在补偿标准上,守好政策的底线,同时结合拆迁户的具体实际,将拆迁还房与适当货币补偿紧密结合。在改造过程中,做到公开、公示,从房屋面积测定、拆迁协议签订、旧房钥匙交还,到拆迁户还房选房各个环节,科学赋分、公开打分、严格公示,做到阳光下拆迁、透明化改造;对拆迁户提出的意见建议,凤城街道做到第一时间跟进、第一时间反馈。把好项目推进关。
在工作中,将“拆迁改造一盘棋,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贯穿于群众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倾听群众声音,坚持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群众和街道之间增进了相互信任、实现了良性互动,从根本上保障了整个拆迁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最终实现了共拆共建、共享共赢的和谐新局面。
凤城街道通过扎实推进汶源学校拆迁,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且通过和谐拆迁,成功破解了“校住”矛盾等遗留问题,使得群众利益、师生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安置片区建成后,水电暖、卫生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等一系列公共配套实现了全面覆盖,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根本提高。汶源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主城区的教育环境、营商环境等显著改善,凝聚了街道人气,激发了发展活力。
8月13日,汶源学校“校中村”完成拆迁,正式启动教学楼建设。
截至目前,汶源学校已完成综合楼和教学楼主体建设。室外活动场地、跑道、绿化、室外管网等建设也在同步实施中。
学校校长吕荣珍说:“一座教学楼、一座综合楼仅用时110天便完成主体建设,在学校建设中创造了‘莱芜速度’,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发展,有效解决了周边适龄儿童入学及学校大班额问题,改善了学校的育人环境,为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凤城街道通过汶源学校拆迁改造这一系统工程,真正实现了学校、群众、政府三方的共建共享共赢。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凤城街道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了“进家庭,问民生之急;进村居,问治理之难;进企业,问发展之困;进学校,问育人之需”的“四进四问”活动,聚焦群众期盼,还启动了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简易物业升级、文化路南延等民生工程。 (本报记者亓楠楠)
新闻推荐
为丰富和活跃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营造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近日,莱芜区茶业口镇埠口村“两委”邀请金来集...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