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坑塘散地,建起创意农场 崔家庄村集体一年增收20余万元农村大众报记者石鹏志
花海里赏景、果园里采摘、草地上游戏……现在每到节假日,莱芜区口镇崔家庄村东的百小合创意农场就会格外热闹。
“从去年建成这个创意农场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接待了万余人,不仅村集体一年能增收20多万元,同时也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田庆波说,这个农场是村集体收回200亩闲散地后,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成的田园综合体文旅项目,现在已成为村庄产业发展的引擎。
崔家庄村有1300多口人,是一个库区移民的小山村。1958年因修建大冶水库,全村整体从库内搬迁至水库西岸上,人均只有二分地。“人多地少,村民过去是见地就圈,谁都不想吃亏,造成了不少矛盾。”田庆波说,由于管理不善,村里村外200余亩本应属于集体经营的坑塘散地被村民抢占一空,村集体几乎成了一个空壳,也留下了村庄发展的“老大难”。
2014年11月,田庆波放弃了自己经营多年的企业回到村里,通过选举当上了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崔家庄村的蜕变也从此拉开帷幕。
田庆波领着村“两委”先是争取项目、自垫资金对村庄绿化、亮化和美化,硬化街道、安装太阳能路灯、栽植绿化花木、铺设污水管道,还建设了9处旅游公厕,并粉刷墙面,新建的700米特色文化墙贯穿全村,实现了由一个落后的库区移民村到省级卫生村、省级特色旅游村、市级生态文明村的跨越。
村庄漂亮了,还得有产业才能长远发展。但由于地处水源保护地,村里的项目受到很大限制,只能考虑一些生态无污染的项目才行。“我们村前水库环绕,村边有山相邻,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空气清新,很适合做农旅产业。”田庆波说,村里要实现“家家有项目、人人有活干、户户有钱赚”的前景,就得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发展农业创意旅游产业,“要发展这一产业,就得收回村民占去的那些闲散地。”
田庆波和村“两委”干部利用农村“三资”清理的时机,开始挨家挨户讲政策、讲形势、讲前景,做通大家伙儿的思想工作,最终顺利收回了散落在村头的200余亩坑塘地。
有了地,发展旅游产业也就有了着落,田庆波又琢磨起如何做好产业的规划。正在他为村里没有这方面的人才犯愁时,2019年4月,90后韩莉来到崔家庄村任乡村振兴专员,一下子解决了村庄项目发展无人规划的难题。
韩莉曾在济南市区的互联网公司任部门经理,团队有30多人。“别看她年轻,但见多识广,有才有艺,又有乡村情怀,这样的人才来我们村就是雪中送炭啊!”田庆波高兴地说。
韩莉和田庆波等“两委”干部一起,很快规划出集“农业—观赏—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百合生态农业观光园创意项目,在收回的200亩闲散耕地上,建起了特色民宿、农夫果园采摘、百合花海、自然教育基地、拓展基地、星空木屋、农夫田园等15个功能区。同时,采取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模式,鼓励村民流转土地,推动了传统村民向新型农民转型,进一步扩大了项目规模。
“像这样‘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赏得了花’的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在当地还不多。”韩莉说,村里围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以特色村落、美丽乡村创建和民间文化挖掘、乡土研学为依托,已建成猕猴桃、百合园面积100余亩,无公害蔬菜园、有机果园30余亩,项目运营后不仅快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撬动崔家庄村的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过去这里都是一些石板地,种庄稼也长不好,现在有了项目,变得像公园一样漂亮,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来玩。”“地流转给村集体,不仅有流转费,还能在家门口打工,家里的事也耽误不了。”在百合种植示范基地,正在忙着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满脸洋溢着笑意。
新闻推荐
张家洼街道热线办理工作在今年第一季度连续3个月取得“办理过程、办理结果双百满意率”、莱芜区“乡镇街道组”排名第一的成绩。12345热线成为街道联系群众、为民服务
近日,莱芜区某居民小区一位姓吕的老人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家中的储藏室漏水,向物业反映迟迟没有解决,希望相关单...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