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消杀卫士 记钢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郭宁
郭宁(右)在工作中
防护服、口罩、胶靴和护目镜是他们的“标配”,喷雾器械是他们战疫的“武器”,消毒杀菌是疫情防控的“防火墙”。80后的郭宁作为钢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杀队的一员,接下了疫源地消杀、流调和采样工作人员的消毒、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用后处置等工作的“军令”。
“消杀组,马上出发!”上午9点,钢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杀组成员郭宁接到消杀任务,立即背起喷雾器行动。
“不管流调工作还是采样工作,都必须有消杀人员陪同,每次出任务前,隔离帽、N95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双层手套、胶靴、鞋套……一件都不能少。就这一套穿戴起来差不多就得十几二十分钟,而一旦穿上,通常就是七八个小时。”郭宁说。而承担消杀工作的他还要多两件装备——消杀用的喷雾器和盛放医疗废弃物的垃圾桶。
“任务多的时候,往往会配制满满一喷雾器的消毒液,大概40斤左右,背着沉重的一大桶,再加上捂得严严实实的防护服,经常是一趟下来就已经汗流浃背了。说不害怕不恐慌是假的。但这是我们的工作,把工作做好是我的本分!”郭宁说。
为了能省下一套防护用品,他主动向领导请示,在确保做好消杀任务的同时,兼任司机保障疫情工作的出行和样本采集的运送工作,这样每次都能省下一套防护用品。
“一次,我们早上9点开始消杀,晚上回到单位已经是8点多了,仔细一算,我们连续13个小时没有吃饭、喝水、上厕所了。”郭宁说。这种情况对他和同事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经常错过正常就餐时间,很晚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即便如此,由于疫情处置工作的高风险性和对送检样本结果的不确定性,每天工作结束后,郭宁都不敢直接回家,就选择在办公室凑合睡一会儿。就这样,疫情期间,每天都有新的工作任务、每天都面临新的挑战,这样的工作状态已经成了他和同事们的常态。
但殊不知,郭宁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母亲患有脑干出血后遗症,常年卧床不起,但是在疫情面前,他把照顾母亲的任务全部交给了父亲……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希望通过自己和队友们的努力可以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战斗在哪里! (本报记者郭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峰通讯员李盼)近日,记者从莱芜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莱芜区的农民培训学员积极响应政府倡议,全力保障重要农产...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