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壮制作“长征五号”托举底座下的螺纹钢

大众日报 2020-01-06 09:42 大字

23年轧钢工作经验,0—5mm辊缝辨别,5项国家专利技术,3000余万元收益……这些数字清晰地记录着一名轧钢工人的傲人成绩,这也是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棒材厂轧钢班副班长李仁壮精益求精、创新探索的匠心实践。

毕业参加工作至今,李仁壮始终工作在一线,坚守潜心学习、刻苦钻研的初心,辛勤和汗水铸就了李仁壮的成就。工作中,李仁壮追求卓越,他熟练掌握换辊、换导卫、压辊缝等不同模块的步骤,认真对待每一天工作,保证把每一份工作做到最好。下班回到家后,他用活扳手模拟辊缝练习眼力,目测间隙大小,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和现场运用,练就了辊缝调整“一眼准”绝技,对不同型号钢材所需的辊缝大小(0—5mm)一眼就可看出是否合适。

李仁壮技校毕业后进入棒材厂工作,他深感自己专业知识不足,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去读书,车间、食堂、家都是他学习的地方,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2012年,李仁壮参与了喀什援疆工程建设,在喀什的1000多个日夜里,他珍惜每一分时光去学习新知识。每天辛苦工作后,同事都在休息,他却在认真看书,屋子里堆满了看过的书籍,正是这些书籍让他先后解决了飞剪堆钢、精轧机内留尾等10多项工艺技术难题。

近几年,李仁壮组织开展提高钢材综合成材率攻关,编写《平立交替轧机轧制操作法》,减少过程轧废,提高成材率0.2个百分点,年创经济效益400余万元。李仁壮在工作间隙最喜欢搞研究,他主持参与的小规格多线切分工艺、HRB500/500E高强度系列钢筋等轧制生产的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专利技术5项,为企业创造效益达3000余万元。

2016年,李仁壮所在的车间接到了生产一批高质量精品钢的任务。这批精品钢用于火箭发射底座,技术要求标准高,生产难度大。在生产中,数次出现尺寸超差、工艺不顺等问题,生产进度缓慢。面对难题,李仁壮决定打破固化经验,在原工艺基础上,大胆尝试放大料型。工艺调整后,生产变得十分顺利,产品质量也更加优良。最终,由他确定的这一最佳料型尺寸被写入了标准工艺加以推广。

看到我国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成功升空的新闻后,李仁壮的眼睛湿润了。因为他知道,托举“长征五号”的底座下,就有他和工友们汗水和心血凝聚成的螺纹钢。

新闻推荐

官方回应济南莱芜合并事业单位人员安置问题:情况复杂需研究

对于网友反映的“济莱合并事业单位人员何时可以彻底安置”一事,济南市委组织部于近期作出答复称,由于原莱芜市和济南市事业...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