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天寒地冻腊八粥 暖暖亲情涌心头

鲁中晨刊 2019-01-10 22:05 大字

□记者 孙菲菲

本周日是腊八节,俗称“腊八”,腊八一到,年的味道就开始蔓延开来了。关于腊八节,有哪些传说故事?莱芜过腊八又有哪些风俗习惯?年轻人对这个传统节日又有什么看法?

腊八起源于先秦

莱芜市民俗专家李胜华介绍,在我国远古时期,“腊”本是一种祭礼。人们常在新旧交接时,用猎获的禽兽来举行大祭,以祈福求寿,避灾求祥。当时,“猎”、“腊”是同一字。“腊”字原是“合”的意思,并有“接”的含意。古人常把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合在一起,称为“腊祭”,所以就把冬末的十二月叫做“腊月”。《礼记·月令》篇载有:“是月也,大饮蒸。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这就是说在每年的十二月,大宰牲口、大量蒸酒,举办“腊”这种仪式,求天地祖宗保佑,以取得来年的丰收。

从先秦起,腊八被当作“年节”来过,人们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小节日里的大情怀

对于这个民间节日,市民是如何看待的?10日,记者采访了10位市民,6位中老年人表示已经采购了食材,准备在腊八当天熬制腊八粥,3位年轻人都了解腊八节,周末将回父母家过节。

“我觉得腊八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你看,最开始,是用来救济穷人的,现在,它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过腊八节是一个历史的传承过程,提醒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自己的朋友。”80后市民张倩倩告诉记者。

“在老家,妈妈每年都会熬腊八粥。现在一个人在莱芜,平时根本没有时间自己做饭,更不要说自己熬腊八粥了。”独自生活的刘铭对腊八粥的记忆,停留在“老家妈妈的味道”。刘铭笑着说:“虽然我也不知道八宝粥和腊八粥的区别,但是生活需要仪式感,周日去商场买一碗腊八粥喝。”

采访中,记者发现,年长者对腊八节最为重视。

记者在文化路一家大型超市的粮油摊位上看到,商家已经摆出腊八粥的食材,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九成以上是中老年人。

“小时候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奶奶和母亲总要给我们煮腊八粥。”前来选购腊八粥食材的陈玉兰女士告诉记者,一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家人就开始忙碌起来,需要淘米、泡豆等工序,“一熬就是一夜”。

陈女士说:“以前家里是烧柴火,不像现在还有高压锅。所以要把不易煮烂的红豆、黄豆先熬,再加入比较易烂的其他几样杂粮。还要用长柄勺不停搅动,以防米粘锅底。”

红豆、黄豆、薏米、大枣……陈蓉挑选着和儿时一样的食材。“周日晚上儿子和儿媳妇要带着小孙子回家吃饭,我要多熬一些给他们喝。”在陈女士眼里,一家人聚在一起,才是腊八节真正的意义。

腊八节习俗

腊八节最著名的民俗活动就是吃“腊八粥”。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据了解,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正宗的腊八粥,一般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栗子、桂圆等干果。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常言道:“腊七腊八,冻煞叫花。”在莱芜,旧时,腊八这一天有舍饭施粥的习俗。富户人家将小米、糯米、豆子等五谷杂粮熬成饭,在门前为叫花子和贫民舍饭;贫穷人家也用玉米面和米面、高粱,黑豆、黄豆或红小豆熬成稀粥送给讨饭的人或邻里相赠。也有的人家许了愿,在腊八这天施舍粥饭。

在莱芜,有童谣唱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大人盼丰产,小孩盼过年。孩子们盼过腊八,就意味着年关要到了。腊八粥的甜香,氤氲着家的味道,也酝酿着春节的喜悦。

此外,腊八这天还有腌腊八蒜的习俗,据说:“醋能杀菌,蒜能解毒,产生热量抗寒。”因此,在这一天用醋来腌蒜,用来防治感冒疫灾。

新闻推荐

村干部平时为村民办实事,村民们就会在关键时刻助村班子办成事 敬村民一尺 还“两委”一丈

□本报记者于向阳本报通讯员高明赵冰2018年12月19日,记者走在莱城区泉沟子村的小街小巷里,道路平坦干...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