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呈玉诗词选》序
□孙淑静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楼台,起于累土”。看到宋呈玉老师送来的一叠厚厚的诗词,不觉大吃一惊,认识宋老师一年有余,在这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如此勤耕不辍,不仅诗词格律合辙押韵,豪放、婉约各有千秋,就连自由诗也洋洋洒洒,激情奔放。关注民生,关注生活,爱党爱国,成为宋老师诗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7年9月,我担任莱芜市老年大学诗词班的老师,刚迈进老年大学的大门,拿到的是刚出版的《莱芜老年》报刊,浏览《诗文书画》版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宋呈玉老师《水调歌头·纪念毛主席逝世41周年》,那迸发激情的文字,声情并茂,紧紧叩击我的心弦,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还看到了花名册上几位学员的佳作,给他们当诗词班的老师真自愧不如,从诗词班的第一节课时,我就称呼他们老师了。
在诗词班和大家共同学习的日子里,经常看到宋老师在《莱芜老年》上的大作。宋老师是莱芜老年大学的专职通讯员,时有高一级刊物发表作品和获奖的消息。诗词班全体学员,都为宋老师感到骄傲和自豪。宋老师的文字功底厚重,勤奋好学,那一丝不苟的精神更是无人能及。他的每首诗词作业,都标有平仄符号。众所周知,格律诗的写作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新韵和古韵相混,古时一部分入声字在当今写作中纵横交错,令人费神。面对这一难题,宋老师把常见的入声字在新韵里变平声的字熟记并加以背诵。不论是绝句、律诗、还是词都必查字典,校对平仄,不主观地凭“莱芜普通话”去写。就如摆在我面前的诗词,韵脚部分,都用铅笔标上了符号。中华精粹的传承有这么一位博学而又一丝不苟的新人,真为之高兴。
宋老师已进入花甲之年,他的人生轨迹是一个与共和国共同成长、与祖国繁荣休戚与共的人,宋老师做过农民,当过矿工,最后扎根于机械厂,又长时间在基层从事财务工作,亲身体验到劳动者的艰辛,时时感触一线劳动者崇高的精神世界。当煤灰和汗水遮盖了黝黑的面颊,露出的只是洁白的牙齿,当滴滴汗水落在闪光的煤块上,宋老师看到的是井下工人开心的微笑。汗水创造了财富,奉献造就了伟大,当宋老师看到他们(包括自己)在班上顽强拼搏,下班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笔下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孔,高大而丰满的形象。
何谓好诗?《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最近几年,莱芜人民努力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市人民齐心协力,环卫工人更是早出晚归,任劳任怨。宋老师在《环卫工》中写道:天色未明雾尚浓,工装齐备又出工。铁锨扫帚除尘垢,热血诚心创卫城。寒腿秋冬感冷热,疾腰春夏测阴晴。终生劳作无悔怨,辛苦一人利众生。
此诗淋漓尽致,通俗易懂。尤其律诗的后半部分,句句叩击在我们心灵深处。环卫工是穿着黄马褂清洁街道的使者,不管是烈日还是飞雪,他们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有的甚至还忍着病痛,而留给我们的是整洁的街道、舒适的环境、优美的景观。他们身上闪耀的火花,难道不给我们触动吗?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难道不催人奋进,给人启迪吗?这就是好诗,“宁愿一身脏,换来万人洁”的奉献精神,宋老师为他们谱写了一首美丽的赞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悯农》诗,听之入耳,朗朗上口。锄禾的颗颗汗珠与盘中的粒粒米饭,相互映照,成为历代人们诵之不绝的名句格言。诗人的内心感受就是诗人生命的火花,每位诗人都融于现实生活中;诗人的内心感受同时又是社会的共鸣,这就是好诗。
宋老师在纪念莱芜煤机厂建厂四十周年《走向辉煌》中写道:“漆黑的夜幕下,燃起堆堆篝火;空旷的荒地上,扎起座座篷帐。数九寒天,冰封三尺,铁镐震裂了虎口,一任鲜血流淌;盛夏三伏,酷热难当,任蚊虫肆虐叮咬,任暴雨抽打脊梁。”“有多少清晨,我们用钢钎挽起彩虹;有多少夜晚,我们用锨头挑起月亮……”此诗铿锵有力,字里行间蘸足深情的笔墨,赞美伟大的力量。“你纯朴,纯朴得像红透的高粱;你热情,热情得像燃烧的炉膛;你宽厚,宽厚得像辽阔的大海;你纯洁,纯洁得像碧透的漓江。”多么豪迈!多么肺腑!正因为这种力量,创造了煤机厂欣欣向荣的今天,正因为这种力量,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莱芜煤机厂是全国煤炭系统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现隶属山东能源总公司重型装备制造公司,占地500多亩,部分产品远销国外。宋老师的诗与时代与人民结合在一起,弘扬社会正能量,为人民放歌,发声于挚爱。再看宋老师的七绝《秋思》:秋雨打窗难入梦,梧桐落叶悄无声。静思千顷膏腴地,今岁丰收有几成?
在秋雨连绵的夜里,宋老师难以入梦,为什么无眠?宋老师想到的是这绵绵秋雨,对百姓庄稼的收成有无影响,关心的是今年的丰收。“民以食为天”,秋来硕果累累,才是宋老师心中的期盼。有多少人能为老百姓田里的庄稼牵肠挂肚呢?可贵的是宋老师做到了这一点。
又如宋老师的七律《棉桃》:相邻黍米已归仓,独立郊原日渐谅。桃子开心铺白絮,枝干张臂抗严霜。无心争艳弃芳翠,有意成熟向艳阳。只盼脂肪储满日,家家户户做衣裳。
这首七律押的是平水韵的平生七阳,不仅合辙入韵,对仗工整,而且语言质朴,写出了棉桃的特征、长势,由此联想到“只盼脂肪储满日,家家户户做衣裳”。宋老师关注期盼的是人民衣食无忧的生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宋老师岂不是和“诗圣”杜甫一样的情怀?宋老师心声的迸发岂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情怀相似吗?这种发自肺腑的博大的胸襟和美好的愿望,能不感动我们的心灵?能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宋老师心系民生,关注国家命运,从《菜农陈明利》《电焊工》写到《南极科考队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挚情感跃然纸上。从《神舟十一号飞天》写到《南海大阅兵》,从杏林写到建党建国,一曲曲感人的颂歌,在宋老师的笔下浑然天成,笔法豪迈,尽抒感慨。发众人之声,扣众人之弦,又如宋老师的《水龙吟·延安颂电视剧观后感》:“九州万马齐喑,铁蹄踏处腥风烈。黎民百姓,万劫不复,哀鸿遍野。共产党人,中流砥柱,救民于火。抗日旌旗举,前仆后继,驱日寇,喋鲜血。窑洞灯燃长夜,著雄文,惊天韬略。运筹幄帐,剑指敌脏,狂飙骤落。强虏灰飞,蒋家湮灭,普天同悦。开辟新世纪,莺歌燕舞太平年月。”电视剧《延安颂》剧情曲折感人,高屋建瓴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艰苦奋斗,一心为民,不屈不挠的延安精神,生动地刻画了老一辈革命领袖全心全意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光辉形象以及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更具有重大意义。上阙的首拍开门见山,感情沉郁顿挫,触发家国之仇,民族之恨。由“铁蹄踏处腥风烈”“哀鸿遍野”转到了共产党人中流砥柱,抗日旗举,驱日寇,喋鲜血。笔势转折拓开,直抒胸臆。下阙的过片处,另辟蹊径:燃长灯,惊天韬略,讴歌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日夜操劳,为人类的解放运动呕心沥血、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后片一气呵成,思想感情强烈,“强虏灰飞,蒋家湮灭”“开辟新世纪,莺歌燕舞太平年月”。宋老师笔力遒劲,层次分明,写作艺术渐趋成熟,字里行间迸发出强烈的爱党爱国情怀。
爱国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字眼,是世界各国永恒的主题。
宋老师个性率直,扬善疾恶,弘扬新道德新风尚,人品诗品俱佳,爱真、爱善、爱美,把时代精神作为创作的主旋律,奏响时代的最强音。这才是诗人生命的价值所在,更是诗词的价值所在。愿宋老师学海扬帆,精神常驻,向高峰挺进,为弘扬中华诗词国粹更添魅力,更期待宋老师有更好的作品,以飨读者。
注:孙淑静,莱芜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楹联学会会员,《江北诗词》编辑,莱芜市评论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晨刊讯(记者孙菲菲通讯员亓翠芸)冬天天气终于“发威”了。27日莱芜市市区最低温度为-7.6℃,石云山更是达到了-10.7℃天。...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