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旁四季不枯井 庙内苍翠千年柏:探访钢城区颜庄镇澜头村花雨山庙

鲁中晨刊 2018-12-19 22:57 大字

□记者刘然

特色古建筑简介:

花雨山庙位于钢城区颜庄镇澜头村西南花雨山,它建于隋代,经多次重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庙外围是红色的院墙,院内西边的高台上,建有关帝庙、王母阁和观音堂。院北边为三官殿,南边为南海大

士殿。

花雨山庙一角□记者 刘然 摄

花雨山庙院内的两棵古柏

□记者 刘然 摄

寻痕记:

在澜头村村主任吴茂巧的带领下,记者驱车前往花雨山,花雨山庙就隐匿其中。花雨山位于澜头村西南,2017年,通往山上的路已经修为了平整的水泥路,可直达花雨山庙。

整座庙被红色的院墙围绕,有北门、东门、南门三个出入口。从东门走进古庙,迎面即可看到两棵古柏,树围三人方能合抱过来,树高30余米。树下立有一块石碑,刻着“齐鲁柏王”四个大字。树上挂着2016年9月,由钢城区人民政府标注的“古树名木保护牌”,记者从牌上提供的信息得知,两棵古树树龄都已1000多年,保护级别为一级。

从两棵古柏中间穿过,西侧迎面是石头砌成的台阶,台阶上面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石狮子,威武雄壮。登上石阶,高台上正对着一座关帝庙,关帝庙的南北两侧是王母阁和观音堂,面朝东。王母阁和观音堂为攒尖顶,关帝庙为四梁八柱,硬山顶,砖瓦结构。

院北面建有三官殿,南面红墙围起一个小院,里面建有南海大士殿。院内立有“2009年重修此殿”的石碑,据石碑上记载,此殿始于何年已无从考证,嘉庆年间进行过一次重修,抗日战争期间遭到破坏。

花雨山庙院内有“重修关帝庙铭记”碑、“重修王母阁记”碑,为清乾隆四十(1775)年刻。北门墙上有三块残碑,一个写“弘治十三年(1500)知县冯……”字样,一块有“儒释道流佛者遗今花峪泉邑……庵主德聪选低圆保……”字样,一块有“……堂记”字样。院内还有一莲花墩天地炉,侧有“天地贞月”字样。此外,院内还立有“花雨山庙捐款人名录”石碑,记录了澜头村、柳桥峪村、王家巷村等村为花雨山庙捐款的村民名单。还有一石碑记录了2011年,村民修庙并安放石狮的信息。

在庙东北方向几十米处还有一座准提菩萨殿,于2009年同南海大士殿一起进行过重修。而在准提菩萨殿的北侧有一口井,名“圣水井”。据村里老人讲,这口井从来就没有干涸过。圣水井其实是个泉,水从石缝里出来,就和雨一样,因此以前叫花雨泉。过去周边村里没有井,都来这喝这个泉的水,清朝末年时改为了圣水井。

花雨山庙 □记者 刘然 摄

花雨山庙院内北边三官殿 □记者 刘然 摄

说轶事:

在南海大士殿东侧是徐道士的百年古屋。徐道士今年76岁,自他老爷爷起他们就在此居住。如今,徐道士静居山中,平时主要以种地为生。“我的老爷爷是道光二年来到这里,第二年就修建了这房子,一直守护着这座古庙,到我已经是四代了。”徐道士告诉记者,东墙的位置以前还有五间东屋,听奶奶讲,这里是南方士子进京赶考的必经之路,许多书生到了这里,爷爷奶奶都会管饭留宿。

院内现存的两棵参天古柏直插云天,素有“齐鲁柏王”之称。据徐道士介绍,以前这里有9棵古柏,2棵松树,后来遭到了砍伐,如今只剩了2棵。

记者了解到,赏花雨山,最热闹的当属“三月三,溜溜嘴开满山”的春天。那时,满山满峪的杏花、桃花、梨花、山楂花开得粉雕玉琢,各种各样的山花更是五彩斑斓。花雨山还是莱芜市早期道教的活动地点之一。“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开始,我们这儿有6天的庙会,期间本村村民及周边的村民都会聚集到庙里烧香祈福,村委门口看戏,早上赶集。”吴茂巧说,小时候的“三月三庙会”只有一天,那时候还没有戏。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了庙会,也有戏可以看了。如今,每年的庙会都会吸引濮阳、菏泽等地的剧团前来演出,有上万人次观看。

吴茂巧说,村里已经对花雨山庙进行了2次重修。每年,村民都会捐款,这些钱除了用于庙会开销和庙的维修,还雇了防火员,用于花雨山的防火工作。

新闻推荐

资本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本报记者李玉亮成百上千亩土地被流转,投资额动辄上千万元,业态涵盖种养、食品加工、农业综合体……近年来,社会资本下乡犹...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