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汶南生姜”登上淘宝网销量榜首,可一开始却是 “你不信,我也不信”

莱芜日报 2018-12-11 01:01 大字

□于向阳 时晔然

许多农特产品,像烟台苹果、潍县萝卜,纯正的品种只起源于那“一亩三分地”。闻名全国的莱芜生姜也一样,正统“血缘”在莱芜市莱城区东汶南村,历经2000多年,因块大、皮薄、肉嫩、辛香,历史上曾被选为朝廷贡品。

但到2015年,这个村只剩下个别老姜农还在坚守着,种出的生姜成色也趋于一般。曾经显赫一时的“汶南生姜”,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2016年,新上任的东汶南村党支部书记亓新华带领村民成立了汶南生姜专业种植合作社,憋着一口气,力图重振“汶南生姜”品牌。然而到了年末,出产的十多万斤生姜滞销。

为难之际,他听说本村小伙毕学堂在青岛和莱芜开网店,经营着山东最大的发饰企业,一年收入600多万元。亓书记前去打探虚实,希望小毕能够回乡创业,共同把“汶南生姜”做成全国知名品牌。

“全国知名品牌?这我还真不信。”毕学堂看出亓新华是条汉子,一心想带村民致富,但这“一亩三分地”能不能做出名堂,还是要打几个问号。

亓新华没有罢休,一连7天“三顾茅庐”。毕学堂被亓新华的韧劲打动,决定回村发展。

回到村里后,毕学堂借助大数据软件,拿出了一份《汶南生姜电商销售计划书》,对2017年各月份的生姜销量进行了规划,承诺3个月之内,把生姜做成“爆款”,全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500万元。

“这还没开始干,将来卖多卖少你能有数?我可不信。”这回不相信的成了亓新华。

2017年元旦,东汶南村的“食惠美”和“田泰绿源”店铺在淘宝开张,第一个月就卖出两三百单,这让亓新华刮目相看。但毕学堂眼里喜中有忧:“咱们的鲜姜价格和云南小黄姜相比不占优势,要用老姜打市场。”

随后,“老姜母”的品牌应运而生。女性普遍体寒,作为姜种用的老姜,虽然其貌不扬,但味道比鲜姜更浓厚,滋补身体效果更好。一上市,“老姜母”的效果立竿见影,第三个月销量就涨到了1500单,成了淘宝“爆款”产品。

颇有经验的毕学堂还发明了“姜票”,打开微信公众号,输入票号和密码,一包包生姜即能给亲戚朋友送上门。

2017年,东汶南村的生姜全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比毕学堂预测的数据还要好,稳坐淘宝网销量榜首。

这下,不仅亓新华,全村人都服了。

“光你厉害不行,咱得培养本土人才啊。”在亓新华的建议下,毕学堂每周坚持在村礼堂讲课。最初十来个人,后来三四十人,年轻人来学习,老年人看新鲜。大家纷纷转发朋友圈,来听课的人越来越多。街道办领导得知后,干脆把他请去给全街道村民讲课,200多人的会议室,每次都坐得满满当当的。坡草洼村村民亓振,在听了毕学堂的课之后,放弃了装修的活,在淘宝开了一家网店,专门销售泡脚花椒,一年纯收入将近10万元。远在颜庄镇、羊里镇、雪野镇的村干部也纷纷找上门,请他支招。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艺术之魂”迎春书画展开展

12月8日,美国世界艺术家协会中国区协会“艺术之魂”迎春书画展暨徐景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钢城区举行。此次大会共有来自全...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