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壮大村集体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第一书记”助力村集体做活花生油文章前朱山村花生油打出“扶贫”牌
□本报记者 李萌萌 通讯员 朱霆
“村里有扶贫资金,但怎样用才能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去年8月,市卫生计生监督所驻村“第一书记”张谦刚来到钢城区里辛街道前朱山村时面对这样的问题。仅仅一年多时间,前朱山村生产出“泉山福品”牌优质花生油,集体收入从2017年不足3万元增加至40万元。
钢城区前朱山村为省级贫困村,2017年底村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产业项目薄弱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2017年8月,市卫生计生监督所副所长张谦被选派到前朱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将壮大村集体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围绕增加传统作物附加值上做文章,牵头打造花生油生产销售项目。
项目确定后,张谦与村“两委”成员广泛动员,深入宣传项目的经济价值和带动效应,随后严格按照程序组织召开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经过民主表决,村民一致同意开办自己的花生油厂。通过聚民智、拢民心,提升了项目的民意基础和可操作性,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为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张谦扑下身子做好“机器安装、调试、实验、商标注册、许可登记”等一系列工作,协调解决了规划、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今年8月底,“泉山福品”牌(地处双泉山,扶贫谐音)花生油正式投产,该项目投资不到15万元,有效地利用了原有空置的扶贫车间,日产量可达2000斤左右。
为确保花生油的高优高质,张谦与其他驻村人员一起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从厂房生产流程设计、人员健康卫生要求、原料的采购入库、出库验收等方面制定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原材料的使用方面,严格采购筛选当年的新米,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确保产品品质。
今年中秋节期间,张谦又做起了花生油的代言工作,通过微信、微博、扶贫电商平台等形式帮助推广销售,同时实地到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推介并联系采购。由于产品质量上乘,原液原浆、色味浓厚,在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订购量就超过1000余桶10000余斤,实现毛收入近10万元。销路打开后,很多采购方慕名而来,进一步拓宽了产品市场,村里的“花生油”经济实现了稳态运转,预计全年销售将达到40000斤。
花生油厂的投产还解决了部分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在厂里工作人员6人,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数还将继续增加,每人每天收入50-100元。花生油厂还优先使用本村村民的花生,并对村里贫困户提供的花生按照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真正做到盘活集体经济、让村民优先受益。
为壮大集体经济筋骨,张谦助力村集体实施旅游扶贫项目。前朱山村建立起花生油压榨、农业观光大棚、草莓树莓采摘、工艺葫芦种植等产业项目,集体收入从2017年不足3万元增加至40万元。项目收益循环利用于村贫困户扶贫工作,大幅提升了村集体收入。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相信,通过扶精神、扶技术,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就一定能拔除穷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张谦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萌萌)11月25日至29日,市中医医院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市实验中学、市实验小学进行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