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亩农田成了年轻干部展示才能的舞台 给平台,更给空间

大众日报 2018-11-28 09:48 大字

◥吴承哲(左一)与村支书一起观察生姜成色。(资料片)□本报记者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王飞

霜降时节,莱芜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农高区”)寨里镇公家庄村的田地里,金灿灿的根茎脱土而出,在肥沃土地的滋养下,这片小黄姜亩产达到了3500斤。

和小黄姜一同成长的还有农高区的3名年轻干部。

这400亩地原是撂荒地,为了解决上家公司的遗留问题,莱芜市农高区成立了科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统一接收流转这400亩土地。

土地交给谁管理?农高区党工委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交给不会种地的机关年轻人。

就这样,吴承哲、李传浩和李玥,原本连农作物长啥样都不清楚的3个年轻人被推到了田间地头。已是4月底,各类作物都已经完成播种,这400亩地种什么成了第一个难题。

“农高区以姜立区,生姜经济效益也较为可观,而小黄姜是莱芜地方传统特色作物,不如就种它。”确定了方向,小吴他们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开始突击种植小黄姜。

刨沟、遮阳、追肥……每天清晨天色微明,3人已经蹲在田里,跟着姜农们边学边干。日复一日,与普通农民无异。

种地真的不容易。拿除草来说,原先坐办公室的3个年轻人想不到这竟然能成为一个大难题。

小黄姜主打绿色有机,喷农药、使化肥虽然省时省力,但势必会影响小黄姜的品质。小吴他们听取老姜农们的建议,采用上世纪70年代人力除草加牲畜肥的种植办法,但仅除草这笔账就让大家吓了一跳。一个劳动力给一亩地除草需要3到4天,按照当地每天120元的工钱来计算,一亩地一年仅除草就需要9000元。经过商议,决定以包年的形式承包给农户,按照每亩地每年3000元除草费支付给村民,既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又大大降低了成本。

随着难题的解决,小吴他们的心里也渐渐有了底气。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农高区党工委不仅仅给了3个年轻人这400亩施展拳脚的田地,还给了他们独立担当的空间。

回归40年前的种植方法,现在地里能刨出20厘米长的蚯蚓,村里的老百姓都说这样的土地才是最金贵的,长出的小黄姜自然有机珍贵。在得知泰莱平原上有这样一片小黄姜时,中粮集团食品营养研究院颇感兴趣,热情邀请农高区去北京谈合作事宜。然而更让小吴他们惊讶的是农高区领导所作出的决定:“谁种的姜,就让谁去谈。”

正是有着对小黄姜品质的自信,吴承哲3人与中粮集团食品研究专家们侃侃而谈,最终达成了合作。

把实践当做课堂,才能让干部真正经风雨、长才干。在这之前从事信访工作的吴承哲,现在走进田地,真正跟老百姓朝夕相处后,他才了解了农家的生活是怎样的,老百姓心里是怎么想的,与他们的心也渐渐贴在了一起。

让干部真正在基层得到锻炼,给干部施展才能的舞台,这是农高区选拔使用干部的一贯传统。

为了让干部真正下基层,农高区把下设的管区全部撤掉,让干部具体包到村,沉到基层去。为了能让干部主动担当,全区项目推进实行“首席执行官”制,辖区内26个项目安排6名“首席执行官”,作为项目和政府间的“全权代表”,全面负责项目的执行、监督、服务等工作。

“年轻干部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放手让他们去做,既要给他们平台,更要给他们空间。”农高区党工委书记周光学说。

新闻推荐

莱芜市公共汽车公司开展2018年冬季恶劣天气应急演练

晨刊讯(记者徐国明)11月27日,记者从市公共汽车公司获悉,为切实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增强驾驶员冰雪天气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冬...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