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风 长 存
(上接1版)全体演职人员和现场观众无不被他深厚的戏曲功底、精湛的演艺水平和执着的敬业精神所折服。
下乡演出,尤其是到偏远乡村,常住人口本就不多,如果再是严冬或酷暑天,台下观众就更少了,但无论什么季节,无论多少观众,张洪展都认真对待每场演出。有年轻演员不解,他总是谆谆告诫:“越是困难的地方,老百姓就越需要文化。不管下面是一个观众,还是成千上万的观众,作为演员都要仔仔细细化妆、端端正正穿戏服,尽自己最大努力场好戏。唱戏不能惜力气,否则永远唱不好,更对不起观众。”
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艺术团一般只安排他唱一段唱段,但很多时候观众不过瘾、听不够,要求再来一段的情况时有发生,每当这时他都欣然接受,往往唱两三段才下场。在一次金来集团组织的慰问演出中,张洪展突感身体不适,一把紧握住搭戏同事的胳膊。艺术团负责人和同事们看出了异样,刚要终止演出,被他一个眼神制止了,随后不动声色地手握同事胳膊,支撑中唱完了所有唱段,圆满完成演出任务。
“我什么苦都吃得了!”这是张洪展的口头禅。60多年来,他怀着别人无法体会的苦与累,走遍了莱芜的山山水水,最终实现了他的“只要群众喜欢,我就一直唱下去”的理想。
满庭华芳
一生坚守艺术理想,始终把德作为立命之根、把艺作为成就之本,让他在传承弘扬莱芜梆子艺术的道路上从平原走上高原,进而攀上高峰,成为名闻遐迩的“领头雁”。
早在1964年,他饰演主要角色的莱芜梆子《送猪记》在全省地方戏曲革命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大获成功。次年初,赴上海参加华东六省现代戏曲汇报演出,在上海公演13场,后晋京演出,受到周恩来、朱德、彭真、叶剑英和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评价。
1975年,他又为庆祝建国26周年晋京献礼演出《三定桩》,轰动一时。1982年初,他到怀仁堂和人民大会堂演出《红柳绿柳》,再次受到彭真、康克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其中《三定桩》和《红柳绿柳》分别由上影厂、八一厂和山东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特别是现代戏《红柳绿柳》的创作背景,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剧情充分体现了“左”的错误路线对经济发展的伤害,热情歌颂了农村在新路线指引下出现的新风尚、新气象、新变革,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被艺术界和专家誉为“划时代的标志”。张洪展在剧目中饰演的生产队长“丁老旺”形象家喻户晓,成为中国戏曲电影经典角色之一。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担纲主要人物的《雪野风情》《大山魂》《钓鱼人》等大型现代剧目,都达到了很高的思想艺术水平,上述三部剧目均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
另外,他还先后参演莱芜梆子小戏20余部,其中他参演的小戏《暖水袋痒痒挠》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们在“群星讲堂”戏剧专题讲座中对他所饰演的老汉形象给予高度评价,作为范例点评。
坚守理想七十八载,满庭华芳六十六年。在张洪展和全体演职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莱芜梆子不断发展创新,其流行区域也不断拓展,不仅早已跨出了鲁中南山区,而且跨出了省界,先后到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徐州、杭州等城市演出,影响力和覆盖面持续扩大。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张洪展离开了这个不希望他离开的世界。他心系人民、德艺双馨、虚怀若谷的艺术大师风范将永留人间,他的精神也必将为一代又一代后人所铭记,激励着他们将莱芜梆子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再唤惠风更和畅 莱城区高庄街道东汶南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文化篇)
□本报记者时晔然李伟核心阅读:东汶南村是中国北方生姜的发源地,种植生姜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经千百年的的沧桑巨变,生姜种植...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