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长存 追记莱芜梆子著名演员张洪展(下)
□本报记者 李玉亮
为人民唱戏,做人民的演员。从艺66年来,他视戏如生命,为此痴迷为此狂,“讴”声响彻嬴牟大地;他视舞台高于天,献罢青春献一生,为父老乡亲送去丰盛的莱芜梆子大餐,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张洪展(中)生前下乡演出剧照。 (资料图片)
“戏比天大”,诠释德艺双馨
追忆张洪展的演艺生涯,我们在感动之余,更会发自肺腑地认识到,张洪展一生致力于弘扬传承莱芜梆子艺术,始终将“戏比天大”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以生命去践行。在这样一个座右铭的自我鞭策之下,无论是在三伏酷日下,还是在三九冰凌上,他都坚持练功练唱,被同事称为“戏疯子”;在这样一个座右铭的自我鞭策之下,虽然他年事已高、病痛缠身,但仍然坚守在群众文艺工作的第一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这样一个座右铭的自我鞭策之下,他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组建业余合唱团,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张洪展之所以执着,关键因素就是,他时刻铭记着“戏比天大”的原则。他以自己的生命对观众负责,他以自己的生命对事业负责。
“戏比天大”,并不仅仅体现在精神层面对艺术的热爱,同样体现在艺术层面对事业的追求。对于一名优秀的演员而言,精神层面的热爱与表演层面的高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张洪展正是将这两点完美地融为一体。他曾在近百部莱芜梆子剧目中饰演角色,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在现代戏《红柳绿柳》中,张洪展饰演的生产队长“丁老旺”形象家喻户晓,成为中国戏曲电影经典角色之一。正是因为他对表演事业如此热爱,如此负责,让他在传承弘扬莱芜梆子艺术的道路上成为名闻遐迩的“领头雁”。
为着心中的热爱,为了群众的喜爱,为展现莱芜梆子的魅力,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艺66年来,张洪展始终坚守“戏比天大”的艺术理想,把真诚为民演唱作为价值追求,把德艺双馨作为终身追求,他的人生迸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光焰,他的演出影响了千千万万的观众。他是莱芜人民的骄傲,他的人格魅力、从艺精神,是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为更深入了解张洪展,记者专门从网上找了一段张洪展演唱的《辕门斩子》。“杨延昭怒冲冠,骂声奴才你胆包天。我命你巡营哨,谁叫你越边关……”声音高亢激越,极富穿透力和感染力,杨延昭报国为民的赤胆忠心被表现得酣畅淋漓,听来让人心潮澎湃。
其实,戏如其人。66年来,他深爱着他的舞台和剧团,从没有离开过他的观众,因为他深知,但凡有生命力的艺术家,都生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变革在民间,只有真心为人民而唱,才能让好的戏曲唱得响、站得住、留得下。
初心不忘
引流怀源,不忘初心,坚守匠心,百年传承。
张洪展生前多次说过,我张洪展之所以能有今日,完全仰赖党和政府的培养,师长的教调。我12岁开始演戏,还是个吃饭不知饥饱的懵懂少年,承蒙党和政府的关怀,老师的培养,把我由无知少年培养成人民演员,教给我一技之长,教我做人之道。所以在我的心中,剧团就是家,戏就是我的命。
基于此,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张洪展都心系集体、热心助人。刚进剧团时,很多学戏的小演员年龄很小,他是同期演员中年龄最大的。为此,他就主动担负起老大哥甚至老师的责任,在专业学习上绝不藏私,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演员,在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至情至深。
“那时吃喝拉撒、生活大小事都在张大哥的心上。”同事孟君兰忆及往事,依然感动不已。当年演出条件很差,又苦又累,下乡都是用挑子担着服装道具和干粮行李。张洪展都是抢着挑最重的道具,抢着干最累的活,从来都是乐此不疲,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退休后,张洪展被团里返聘,始终不舍得离开他挚爱的集体和舞台,没有放下他矢志传承发扬的莱芜梆子。每逢重要节日,只要有需要他的演出任务,他都欣然领受、全力以赴。
在业余团体中,他依然是个热心人。有一次团里一名小演员感冒,嗓子不舒服,他就记在心里,从第二天起,每天都让老伴削一个梨带去,直到一周后痊愈。
尽管都是小事,但小事体现责任、彰显厚德。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多个剧团多次提出安排车辆接送他参加排练,都被他谢绝。部分演出有上级补贴资金,考虑到他对演出的贡献,要求给他专门提高一点补贴标准,更被他严词拒绝,表示“决不搞特殊”。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热心待人、爱岗敬业、淡泊名利、诚信忠厚这些优良传统都已成为家风,融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心中。在老人去世的第二天,在莱芜梆子剧团担任舞美队队长的儿子张卫就强忍悲痛,投入到紧张的剧目汇报演出排演中。“剧目《沃土人心》还有几天就汇报演出了,时间紧、任务重。知道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老人家会高兴的。”张卫说。
植根沃土
“获再多的奖,也抵不过老百姓的掌声。我这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老百姓唱好戏。”从艺以来,张洪展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始终坚守在民间,回到戏曲发展的源头,为民演戏,演百姓爱看的好戏,并为此甘于奉献、甘于清贫、甘于寂寞。
退休后,张洪展本可以放下担子安享晚年,但他退休不退戏,主动参加了老年夕阳红艺术团、龙山艺术团、心连心艺术团等民间团体,下农村、进社区,进行公益演出,把来源于民间的戏曲回馈给群众。
后来有一个阶段,由于多元文化的出现,分流了戏曲观众,加上传统戏曲不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其他戏曲一样,莱芜梆子的观众日渐减少。可他坚定地说:“只要还有一位观众,我都会继续唱下去,继续寻找创作表演的灵感。只要我们沉下去、唱起来,观众会回来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大不如前,但他始终要求自己,其他事可以记不清,唱词必须清晰准确、一字不差。代表作《两狼山》600句唱词,他能精准无误地背下来、唱下来。2017年冬天在官家村的演出中,他一气唱了29分钟,台下掌声雷动,(下转4版)
新闻推荐
近年来,莱芜技师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为学生课堂学习、校园生活提供现代化保障。一...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