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莱芜)智能制造促进中心项目提供智能式生产服务 莱芜“智造”装配军用坦克

大众日报 2018-08-30 04:53 大字

□本报记者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亓莹莹杜娜

8月14日,在莱芜市高新区中关村(莱芜)智能制造促进中心项目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一种智能调节器。再过一段时间,这些零件将被安装在我国部队的猎装坦克上。

与此同时,项目试运行不到一个月,中关村(莱芜)智能制造促进中心就与上海享渔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生产创客教育机器人6200台套的协议。除此外,还与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北京航天创客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生产合同。

“我们是一家刚刚起步的小企业,上一条自己的生产线不现实。智能制造促进中心可以根据我们的要求灵活定制,制作精度也很高,对于我们企业初期发展非常有利。”上海享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曹经理说。

在高新区高创中心,中关村(莱芜)智能制造促进中心项目是由办公服务区、STM贴片区、测量设计区、智能组装区、智能体验区、装配调试区等6大区域组成。是一个专业孵化科技型智能制造企业的平台,可为虚拟现实、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智能制造企业提供小批量、定制化生产服务。

“现在,小米、华为、麻省理工学院FABLAB课程平台等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中关村(莱芜)智能制造促进中心市场合伙人玄令顺说,项目可以生产的产品大到智能移动卫生间,小到智能戒指,约有上千种,预计每年的经营额能达到5000万元。

卓越表现是因为项目配备了最卓越的“中关村”大脑。玄令顺告诉记者,中关村智能制造促进中心孵化团队早在2011年就已经成立了,他们是国内最早一批接受创客文化的群体。技术创新团队的成员大多是原来供职于谷歌、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行业巨头的“大咖”,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积累,能够为各类智能制造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作为行业翘楚,中关村(莱芜)智能制造促进中心孵化的智能硬件项目已达200多个,其中估值过10亿元的项目3个,过亿元的项目20多个。从孵化器走向市场面临重重难关,其中,将产品由设计初步量产转化为成品就是一个大难题。“代工厂很难找,小型企业加工价格高昂,中型、大型企业又不接这样的小批量订单。而且,将业务外包给工厂的话,精度和质量也很难把握。”玄令顺说。

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原来的厂区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生产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项目重新选址,又建了一处新的生产车间。中关村(莱芜)智能制造促进中心项目与高创中心结合之后,在莱芜建立了自己的制造工厂,这个“中关村”大脑与莱芜的结合,进一步补齐了他们的孵化链。“这样的柔性4.0原型实现工厂化,在全国尚属第一家。”玄令顺说,“这在我们整个孵化链上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玄令顺介绍,下一步,将每年在莱芜开展一次智能产业峰会,并将这个峰会办成他们的特色品牌。峰会将采取“论坛+演讲+展会”的模式,吸纳更多智能硬件研发项目来到莱芜,留在莱芜。

新闻推荐

消夏文艺晚会实现网络直播

□记者于向阳通讯员亓莹莹报道本报莱芜讯8月20日,由莱芜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2018年消...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