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莱芜知县冯守礼
攻打莱城战斗失败,自杀殉难
正月二十九日(3月19日),清军开始围攻莱城,重点攻击东西两个城门。冯守礼领导守城官兵、民众英勇还击,使清军5天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二月五日(3月24日),清军改变战术,采用“云梯攻城”,登城成功,莱城陷落。当时,冯守礼表现极为坚定、极其壮烈,清朝雍正《猗氏县志》卷五《人物·忠烈·明·冯守礼》记载:“公乘堙誓二子摅奇、拱奇曰:‘我父子致命今日,必死于战,勿就戮辱国也!\’”抗击清军攻打莱城战斗失败后,冯守礼壮烈殉难。
那么,冯守礼是如何殉难的呢?目前,根据文献史料归纳,冯守礼殉难的方式有4种说法:一是负伤自杀殉难说。清朝雍正《猗氏县志》卷五《人物·忠烈·明·冯守礼》记载:“大兵登城谕降。公挥刀直扑,二子翊之,击伤甚多。大兵引彊攒射,公数中流矢,乃跃踊呼号,捧刀自杀,二子亦自杀,沓伏父尸。大兵咋指壮之。”由此可见,冯守礼是拒绝清军劝降,与其奋力拼杀、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自杀殉难的,其壮举使清军都非常敬佩。当时,冯守礼的儿子冯揄奇在莱城,即使不是抗击清军攻打莱城的参战者,也是亲历者、亲闻者。因此,这种说法应当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清朝乾隆《泰安府志》卷十五《宦迹下·冯守礼》记载:“大清兵东下,竭力守城,城破与二子并自杀。”清朝陈梦雷编辑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忠烈部之七》记载:“至是与二子摅奇、拱奇自杀。”这两种文献虽然没有说明冯守礼负伤的情况,但是都肯定冯守礼与其二子冯摅奇、冯拱奇是自杀殉难的。因此,可以肯定,冯守礼是负伤自杀殉难的。二是被执遇害说。清朝康熙《新修莱芜县志》卷五《秩官志·名宦·冯守礼》记载:“力竭被执,不屈遂遇害。”这种说法,有3个要点,即“被执”、“不屈”和“遇害”,也就是说,冯守礼是在“被执”的情况下,由于“不屈”而被清军杀害殉难的。三是被执不屈死说。清朝宣统《莱芜县志》卷九《官师志·冯守礼》记载:“城陷被执,不屈死之。”这种说法,有2个要点,即“被执”和“不屈”,也就是说冯守礼是在“被执”的情况下,由于“不屈”而死的。但是,冯守礼到底是自杀殉难,还是被杀殉难,模糊而不明确。四是被杀害殉难说。1991版《莱芜市志》·《大事记》记载:“清兵攻陷莱城,杀死知县冯守礼、教谕张梦麟。”这种说法,是编纂者在没有系统研究文献史料的情况下得出的一种衍生性、臆断性的说法,不足为据。
再者,冯守礼是二月初五日(3月24日)的哪个时辰自杀殉难的呢?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古嬴吴氏十二世贡生吴毓珍在《吴氏族谱序二》中说:“父(吴畿,字安止,庠生,古嬴吴氏十一世)言:‘二月初五日食时,尔曾祖(吴映,字东白,增生,古嬴吴氏九世)及尔祖(吴从先,字汝进,庠生,古嬴吴氏十世)遂同冯公以殉。’”因此,冯守礼是在二月初五日的食时,也就是辰时(上午7时正至上午9时正)殉难的。与冯守礼同时殉难的有其二子冯摅奇、冯拱奇和士绅吴映、吴从先父子等人。
还有,冯守礼是在莱城的什么地方自杀殉难的呢?清朝宣统《莱芜县志》卷四《地理志·古迹·冯知县殉难处碑》记载:“在城南门里迤东,有碑嵌城墙中。冯名守礼,明崇祯十六年,城陷殉难。”因此,冯守礼是在莱城文明门(南门)以东的城墙上殉难的。
魂归故里,广受褒奖,世代景仰
冯守礼在领导抗击清军攻打莱城战斗失败身负重伤自杀殉难后,由儿子冯揄奇将其灵柩运回山西老家安葬,终于魂归故里。清朝雍正《猗氏县志》卷五《人物·忠烈·明·冯守礼》记载:“子揄奇扶柩回籍。”
冯守礼的抗清爱国壮举得到了朝廷的褒奖。清朝乾隆帝为笼络缙绅,维护统治,对为明朝死节的臣民大加褒赠。所谓“皇上几余览古,轸恻遗忠,念其冒刃撄锋,虽属不知天运,而疾风劲草,百折不移,要为死不忘君,无惭臣节,用加赠典,以励纲常”,并命诸臣工,“详为甄录,追慰忠魂”。乾隆四十年(1776年),编纂成《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冯守礼名列其中,其子冯摅奇、冯拱奇也予以附录。《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六《通谥节愍诸臣上》记载:“……冯守礼(子摅奇、拱奇附)……封疆殉节。”山东巡按余日新(民国《山东通志》误为“俞日新”)报请朝廷批准褒奖冯守礼、抚恤其家眷;崇祯帝亲赐冯守礼“勘合”。清朝雍正《猗氏县志》卷五《人物·忠烈·明·冯守礼》记载:“事后,巡按余题请恤荫,赐勘合给殉难知县。”清军第5次入关伐明征战攻克、迫降城镇达94座,但是,抵抗殉难的封疆官吏只有11人,冯守礼列第1位。清朝陈梦雷编纂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忠烈部之七》记载:“其身死封疆者有冯守礼、张日新、张予卿……十一人。”
冯守礼爱国民族正气为民众世代景仰。莱芜民众被冯守礼的忠烈行为所感动,为他“请谥请恤”,但是因王朝更替未果。猗氏县呈请朝廷批准,冯守礼为“崇祀乡贤”。莱芜县报请朝廷批准,冯守礼为崇祀名宦。莱芜县刻制“冯知县殉难处”碑,镶嵌在莱城文明门(南门)里以东的城墙上,以志永久纪念。冯守礼的学生张曜武对他们父子给予高度赞扬,说:“臣死于君,子死于父。先生一门节义是聚!”
参考文献:
1.潘钺、宋之树纂辑:清朝雍正《猗氏县志》,雍正七年(1729年)刻本,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古籍·数字方志”。
2.杨士骧等总裁、罗正钧等监修、孙葆田等总纂:清朝光绪《山东通志》,山东通志刊印局,民国七年(1918年)铅印本,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古籍·数字方志”。
3.颜希深:清朝乾隆《泰安府志》,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刻本,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古籍·数字方志”。
4.叶方恒主修、钟国义编纂:清朝康熙《新修莱芜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年)刻本,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古籍·数字方志”。
5.张梅亭、王希曾编纂:清朝光绪《莱芜县志》,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十二卷抄本,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地方馆资源·地方志”。
6.张梅亭、王希曾编纂:清朝宣统《莱芜县志》,民国十一年(1922年),济南启明印刷社铅印本,莱芜市档案馆2000年7月影印本。
7.何联甲编辑:清朝光绪《莱芜县乡土志》,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石印本,莱芜市档案馆2001年10月影印本。
8.李钟豫主修,亓因培、许子翼、王希曾编纂:中华民国《续修莱芜县志》,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济南善成印务局铅印本,莱芜市档案馆2004年2月影印本。
9.莱芜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莱芜市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10.古嬴吴氏族谱六修筹委会:《古嬴吴氏族谱》,2004年10月续修版。
11.莱芜李氏八次修谱办事处:《莱芜李氏族谱》,2009年8月修本。
12.莱芜谭氏四修宗谱委员会:《谭氏宗谱》,2009年10月第4次修本。
13.〔清〕《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六,《通谥节愍诸臣上》,网络版。
14.〔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忠烈部之七》,网络版。
15.《清太宗实录》,网络版。
16.《清史稿》,网络版。
17.邓华:《明末潍城保卫战》。
18.电视纪录片《明末潍城保卫战》解说词,潍坊传媒网。
19.周郢:《张遇留新传》,周郢读泰山的博客。
20.周郢:《抗清英雄张遇留生平史料的最新发现》,周郢读泰山的博客。
新闻推荐
朋友圈里晒风景,微信群里接订单,杨霞的农家乐不仅是个饭店,还是歌手、作家寻找灵感,写生创作的宝地。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深...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