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再添绿 青山绿水共为邻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明确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为国土绿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当前,群众对环境生态宜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既给我们抓好国土绿化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莱芜是“国家森林城市”,我们应坚决摒弃“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观念,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压鼓劲,真抓实干,推动莱芜市国土绿化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实施“七大工程” 确保“绿满嬴牟”
预计到2020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0.7万亩、退耕还果还林面积4万亩。今年,莱芜市完成新增造林2.71万亩,退化林分修复0.51万亩,退耕还果还林1万亩”
4月9日,记者从“绿满嬴牟·美丽莱芜”国土绿化行动动员大会上了解到,莱芜市出台《关于开展“绿满嬴牟·美丽莱芜”国土绿化行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截至2020年,通过实施森林城市巩固提升、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等“七大工程”,完成新增造林面积10.7万亩,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36.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0%。
实施森林城市巩固提升工程。以增加城区绿化覆盖率、丰富植物品种为重点,突出抓好莱城、钢城建城区及新城区绿化,加快推进景观林带建设、城市道路绿化、公园游园和广场绿地建设、社区和单位绿化、绿荫停车场建设等、全面提升城市森林景观。到2020年底,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二期目标任务,各项建设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并通过国家林业局复审。
实施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对不适宜耕作、未利用的宜林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开展植树造林;对植被稀疏、立地条件差的宜林荒山实行封山育林;对未成林地、疏林地进行补植造林。4年内完成新增造林10.7万亩、退化林分修复2万亩。
实施退耕还果还林工程。建设一批高标准名特优新林果生产加工基地,提高名优林果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带动农民就业增收。4年内完成退耕还果还林4万亩。
实施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围绕提升基本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农高区为重点,构建高标准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力争4年内完成农田防护林建设1万亩。
实施森林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以高速公路、铁路和国道、省道、县道、主要河道为重点,对道路和河流两侧一定范围内适宜绿化的裸露土地进行植树绿化,加快建设森林生态廊道,提升通道绿化、美化、彩化水平。4年内完成绿色通道建设工程100公里。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科学编制实施森林抚育经管方案进行改造提升,培育更多更好的优良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对现有森林植被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一批绿化、美化、彩化的景观林带。力争4年内,建设省级森林经营示范基地1个、完成中幼龄林抚育4万亩。
实施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大力开展环城生态林带建设,推进城镇庭院绿化,搞好农村道路、河渠、房前屋后、村庄周围、闲置土地绿化。力争4年内建成3个省级森林乡镇、8个市级绿化模范镇和40个省级森林村居、400个市级绿化模范村。
七大工程
●实施森林城市巩固提升工程
●实施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实施退耕还果还林工程
●实施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
●实施森林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实施城乡绿化美化工程
深化森林城市建设确保顺利通过复查
4月9日,记者从“绿满嬴牟·美丽莱芜”国土绿化行动动员大会上了解到,力争到2020年,莱芜市生态建设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确保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复查验收。
推进提升森林进城工程。突出抓好莱城、钢城建城区及新城区绿化提升,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核。到2020年底,新增绿地面积16.8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1平方米,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评选一批花园式小区、花园式单位。
推进提升森林围城工程。开展植树造林和补植造林,增加全市森林植被总量,力争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36.8%。重点完成大崮山森林公园建设,完善提升其它森林公园,加快完成湿地公园建设,实施河流生态恢复工程,以生态公益林区为重点完成中幼龄林抚育26664公顷,建设省级森林经营示范基地1个,并完成封山育林1500公顷。
推进提升森林廊道工程。坚持“绿随路建、林随水走”,围绕城市周边干线公路、铁路、河流、湖库等,大力推进道路绿化、水系绿化、重点湖库绿化。
推进提升森林乡村工程。大力推进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四旁”绿化和村镇公园建设,新增街道、镇区绿化面积139.3公顷,全市村庄绿化率达到38.0%,建成3个省级森林乡镇、8个市级绿化模范镇和40个省级森林村居、400个市级绿化模范村。
推进提升森林产业工程。结合退耕还果还林工程,新建改造桃、大樱桃、核桃、花椒等优质果品基地2778公顷;建立花卉批发市场1处,新增花卉面积2公顷;通过公司模式和专业合作社模式,新发展林下种植基地970公顷,林下养殖基地1520公顷,林下经济示范点40个;新建改造用材林基地333.33公顷;推动5大生态观光区和3条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工程;新建果品交易市场5处。
推进提升森林生态文化工程,以现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为依托,新建生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4处,每年举办市级生态科普教育活动5次以上;建立义务植树基地7处以上,每年完成义务植树200万株以上,建立一批纪念林基地;健全古树名木档案,完善管护责任和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率达到100%;市树、市花在城乡绿地、庭院、景区等作为主栽品种广泛应用。
推进提升森林支撑工程。建立健全各级森林消防专业队伍,配足、配齐专用物资设备,大力推广以水灭火设施,抓好杨树食叶害虫等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确保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成灾率控制在2.1‰以下,实现有虫不成灾的目标,加强林业行政管理和森林公安建设,维护森林生态安全。
“内外兼修”提升造林质量
今年莱芜市将突出四个重点,把好四个关口,年内完成新增造林2.71万亩,建成省级森林乡镇1个。
四个重点
●城区绿化●荒山绿化●退耕还果还林●镇村绿化
四个关口
●整地●树苗●栽植●管护
质量是造林绿化的生命。据了解,今年莱芜市将突出“城区绿化、荒山绿化、退耕还果还林、镇村绿化”四个重点,把好“整地、树苗、栽植、管护”四个关口,做到标本兼治,提升造林质量。
抓好城区绿化。突出抓好文化南路、鲁中西大街、汶秀路等6条城市道路和游园绿地的绿化提升,新建提升绿化面积22.71万平方米,同时抓好环红石公园健康步道、海绵城市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单位庭院绿化美化,力争建成区绿化覆益率达到4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9平方米,确保国家园林城市复审成功。
推进荒山绿化。重点对尚未绿化的宜林荒山、荒坡、荒地、荒滩,采取工程造林和专业队造林相结合的办法开展植树造林,年内完成新增造林2.71万亩。同时,抓好未成林地、疏林地的补植造林,年内完成退化林分修复0.51万亩。
退耕还果还林。重点对25度以上陡坡耕地、严重沙化土地、重要水源地、严重污染耕地、因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自愿发展商品林的耕地等实施退耕还果还林,规模建设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年内完成退耕还果还林1万亩。
抓好镇村绿化。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开展省级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和市级绿化模范镇、模范村创建活动,年内建成省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10个和市级绿化模范镇2个、模范村100个。
评论:要绿色也要特色
绿色是一座城市最靓丽的颜色,按照全市“绿满嬴牟·美丽莱芜”国土绿化行动的安排部署,做好增绿文章,不仅要绿得有“景”,还要绿得有特色。
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关乎市民生活幸福指数,给城市多增一点绿便多增一道景。去年,莱芜市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中心城区绿量大幅增加,处处呈现绿意盎然、鲜花盛开、生机勃发的景色,很多小区、单位实现了窗前有绿、出门见绿。但也要看到,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绿化现象开始出现,譬如个别公园和绿地存在过度密植的情况。不重视科学规划,在同一个地方乐此不疲地栽树植绿,不仅会影响植物自身的生长,还导致大量重复性工作,劳民伤财。绿化种植不同于建筑施工,可一劳永逸,即使考虑到现实景观需求,前期适度密植无可厚非,但后期的养护管理也是非常重要。适当和适时地删减,高低搭配、错落有致、疏密有度、繁简得当,才能大大提升绿化景观水平,提升绿地生态效益。
古人云:求乎其上,得乎其中。求乎其中,得乎其下。提高绿化标准,彰显城市特色,要有自己的优势树种和特色花卉,特色鲜明。现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树种和特色花木,并在城区大力发展,广泛种植,不仅受到当地人喜爱,外地人也喜欢,称其具有地方风格与特色。一说到樱花,就想到武汉;提到椰树,就想到迷人的海南岛;其他如香港的紫荆花、澳门的荷花,无一不折射出这些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我们已经评选出国槐、银杏为市树,桃花为市花,就要因地制宜开展绿化,宜树则树、宜花则花,靠绿化提升城市档次,打造城市品牌。
东风送暖春意浓,又到植树绿化好时节。城市绿化是一门科学,开展城市绿化工作需要少一点浮躁心态,放下功利心。以科学规律为最高准则,因地制宜,营造特色,城市绿化才能更科学、更人文,不粗鄙。
相关链接:“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森林绿城”的城乡综合绿化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生态建市战略,加快林业改革发展,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扎实推进城乡绿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02%,初步形成了“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森林绿城”的城乡综合绿化格局。
造林绿化稳步推进。建设完善公园游园、街头绿地 265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5平方米。开展环城绿化,完成新造林18.8万亩。全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分别达到8处和6处。
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经济林总面积达到44万亩,果品产量达到22万吨。
森林管护更加有力。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全面落实包保责任限制,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全市没有发生严重非法侵占林地湿地、破坏森林资源等重大案件。
生态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森林文化、生态科普基地达到22处,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记者 鹿振林 张茜 董婧
新闻推荐
晨刊讯(记者亓楠楠)4月8日,记者从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了解到:清明假期期间,莱芜市高速公路通行车流量达157547辆,同比下降41.40%。期间,高速交警共检查重点车辆649辆次,查纠各类违法行为377起。针对节...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