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徐静:愿莱芜“智”造走向世界

莱芜日报 2018-01-31 09:25 大字

□本报记者 鹿振林

题记

莱芜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我们村里有两个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也出了十几个,称得上是个“状元村”。现在北京,同村人就有十几个。年轻人依靠个人奋斗改变命运,这是非常励志的。

●人物小传

徐静,1977年出生于钢城区里辛街道潘家庄村,先后就读于潘家庄村小学、郑王庄中学、莱芜四中,1996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2000年在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2002年入职国防工业出版社,现为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副理事长、工信部华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工信部电子工业出版社工业分社社长、《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出版人。

▲徐静接受莱芜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

“我经常思念家乡。看到莱芜变化这么大,从心里感到高兴。”

徐静作为特邀嘉宾回莱芜参加2017“鲁中论坛”时,接受了记者专访。看到莱芜发展快、变化大,徐静感慨万千。

徐静到英国剑桥大学参加学术交流和考察学习。

好学上进,一路班长

徐静1977年出生于钢城区里辛街道潘家庄村。

在上世纪70年代的小乡村,信息闭塞,村里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听广播、看报纸。

徐静的爷爷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村卫生室订阅了一些报纸报刊。徐静的爷爷经常津津有味地看报纸,引得徐静非常好奇。徐静记得小时候,5毛钱一包的方便面舍不得吃。他煮好了方便面,用煎饼卷面条吃。

徐静自幼好学上进,从小学到高中,品学兼优,一直担任班长。小学五年级时,徐静被评为“莱芜市优秀班干部”。上初三时,徐静荣获“莱芜市优秀三好学生”,中考因此加了30分。徐静的爷爷经常自豪地讲,自己的孙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当班长就没“退过休”。“作为一个山里娃,要想改变自己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学习,考出去。”老师的话,让徐静铭记在心。

1996年高考,徐静全力以赴,如愿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记得考试时天气很热,窗外蝉鸣阵阵,我心无旁骛。”

北京求学,无心插柳

到北京求学后,徐静能以更开阔的眼界看莱芜,他认为莱芜人特别重视教育,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徐静说,这些年潘家庄村有两个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也出了十几个,称得上是个“状元村”。现在北京,他的同村人就有十几个。他说:“年轻人依靠个人奋斗改变命运,这是非常励志的。”

在北京理工大学,徐静的本科专业是机械电子。本科毕业,留京不易。徐静决定继续深造。2000年,他又考取了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正是这样软硬件融合的专业,为后续开展软课题研究支撑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比较两所学校,徐静认为北京理工大学治学严谨,倡导实践,让他养成了严谨扎实的学风。而清华大学注重创新,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解决问题。

临近毕业,徐静希望选一家金融机构就业,从事信息技术行业。结果“误打误撞”进入了国防工业出版社,从而开始从事出版工作,成为一名编辑。

入职之初,徐静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出版社的采编、出版管理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结果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出版、编辑业务专业性很强,不懂业务很难推动出版行业的信息化工作。徐静迅速调整心态,既来之,则安之,先从采编基本业务做起,熟悉业务流程,而这一转变反而使他慢慢地爱上了这个行业。

作为一名编辑,在书籍出版过程中,徐静能接触到很多业内顶尖专家。这些专家把自己的心血智慧转化为成果,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出版专著。在编辑过程中,徐静经常和专家们对话求教,积累储备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专家人脉资源。

《大国重器》,“一战成名”

2013年,工业题材的纪录片《大国重器》横空出世。该片以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镜头,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

伴随着纪录片《大国重器》的播出,同名图书《大国重器》紧接出版,反响热烈,好评颇多。徐静作为此书的编辑,“一战成名”。

通过《大国重器》的出版,徐静加深了对制造业的了解,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愿望也变得更加强烈。他说:“出版了一本很重要的书,体现一个媒体人的价值,更能够享受到出版好作品的成就感。”

徐静在中国大型装备制造这一领域积累了广泛的资源,对他后期从事智能制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2015年,国家制造业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影响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甚至更久远的战略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即将宣布实施,而《中国制造2025》正是基于《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这个由中国工程院、工信部、国家质量检验监督总局联合开展的重大咨询工程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的,此时徐静策划承担了谋划这个成果的出版任务。此套丛书,汇聚50多位院士专家,100多位行业顶尖科研专家。徐静深入参与到学习相关领域的软课题研究,2017年成为中国工程院《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重大软课题研究的核心执笔人之一。

随后,徐静参与编制了《国家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主要承担了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支撑工作,梳理总结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提取各类智能制造新模式,通过各种参与发起的行业组织推广应用,受到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欢迎。

期盼“莱芜智造”走向世界

此次回到莱芜,徐静对莱芜制造业给予了充分关注。

莱芜市金雷风电公司生产的风力主轴,占世界市场份额15%;阿尔普尔公司,用4年时间实现了2000万到20亿的跨越,威马泵业走出国门鏖战世界采油装备市场……

徐静了解这些事例后,为莱芜制造“点赞”。他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创新的主战场。莱芜因钢立市,一直是‘吃钢咽铁\’。短短几年时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引下,莱芜市制造业实现了突飞猛进发展。”

徐静认为,从“莱芜制造”到“莱芜智造”,一字之差,却蕴含着深刻的质变。“智造”体现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徐静希望,更多莱芜企业能够紧紧抓住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为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插上腾飞的翅膀。

采访临近结束,徐静对《莱芜日报》不吝溢美之词。他说:“我了解家乡发展,主要通过《莱芜日报》和微信朋友圈。在北京,我基本上天天看《莱芜日报》电子版。”

徐静还安装上了“莱芜发布”手机客户端,他说:“这个好!以后了解家乡信息更加方便了。”

新闻推荐

年货撬动“春节经济”春节期间消费品市场呈现三大特点

□记者孙菲菲一位市民正在超市的“年货大街”里选东西□记者孙菲菲摄“过了腊八就是年”。距离过年还有十余天,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浓。1月25日,记者走访各商场、批发市场发现,整个年货市场已经开始“...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