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感悟:你骂了孩子为何却不让他哭
亲子教育,一直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亘古不变的话题,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默默付出的父母,大家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也有不同的苦恼。你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有哪些难忘的小故事,有哪些苦恼?写下来投稿给我们吧。
联系电话:0634-6215427
邮箱:lzckqzy@163.com
地址:莱芜市文化北路18号莱芜日报社鲁中晨刊编辑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孩子一哭,成年人就想方设法制止,温和一些地“哄”(乖,别哭了),粗暴一些地吼骂(有什么好哭的!),或者恐吓(再哭就×××)。总之哭是被禁止的。孩子与自己的真实感受割裂,对自己想哭的冲动感到羞耻,习惯压制这些情绪,这些都为将来的心理问题(乃至精神疾患)打下基础。
多少人,在自己家人前体验过,可自由哭泣。对方不斥责,不焦虑,不攻击,也不找答案,而是先拥抱着你,就做一个陪伴者,听你哭。这种行为被称为“抱慰”。但抱慰另一个人的痛,在中国家庭,常是一个奢望。我所熟悉的中国家庭故事里,哭,像是一种罪过。家长对孩子,孩子对家长,夫妻间,都有一种逻辑——— 你哭,就等于我做得不够好。所以,我们都要求对方不哭。如对方哭,健康一些的人会焦虑地自责,不健康的人会暴怒。我们不试着去抱慰对方,而是希望对方停下来不哭,至少要哭的人给一个解释。特别是孩子的哭,本来孩子的心是最纯净的,哭的原因最容易找到,也最容易安抚,但太多中国父母对孩子哭泣的态度,达到了变态的地步。
我老家的农村,听到最夸张的故事,是一个大家族,如孩子哭,大人就把孩子摁倒,掰开牙,塞一把盐到孩子嘴里,再关上孩子嘴巴,逼问:“你还哭不哭?”如孩子摇头示意不敢,才将孩子放开。这是对孩子何等残酷的虐待!
一位妈妈告诉我说,她的孩子一次对她说:“我想哭,但怕爷爷奶奶说我。”妈妈说:“你哭吧,我挡住他们。”果真,孩子一哭,两位老人过来着急地问,发生什么了,你妈打你了吗?简单解释后,她请两位老人出去,把门关上,让孩子安心地哭。哭了一会儿后,孩子停下来说,好多了。他没做解释,她也没要解释。很美的故事。对哭泣的态度,也是中国父母乃至所有中国成年人对待感受的态度。哭,像是罪过;谈感受,像是羞耻。
把残酷的事情当成笑话看,也算中国式教育的特色吗?特别是,这种事最容易发生在父母与孩子间,多少人有这样的经历?你觉得最受伤和最屈辱的事情,一直被父母当笑话讲。我自己的理解是,中国广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灵仍然敞开而单纯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样绝望、粗糙而鄙俗。既不让孩子哭,又喜欢“逗”孩子,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看,该是何等奇异的中国式教育的特色啊!(据新浪教育)
请本版所采用的文字及图片作者速与本报联系,以寄发稿费。
新闻推荐
“爱心地瓜摊”经营者、尿毒症患者王长信去世市义工协会携手爱心人士继续帮扶这个家庭,让“爱”延续———筹集近8000元帮助王长信女儿□记者刘然这城市从来不缺2016年12月7日,本报刊发了《买一块...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