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身残志坚奏响扶贫“共富曲”

莱芜日报 2018-01-26 07:20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杰

39岁的赵京胜虽然左腿残疾,但他身残志坚,靠着自己的努力走上了致富路。富裕起来的他又承担起了村里的扶贫重任,通过建设养牛场、发展节水器材加工,帮助本村和周边村庄的部分残疾人、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路。

图为赵京胜(右一)在徐西才(左二)家里指导零部件加工。(记者 张杰 摄)

1月9日下午,忙活一上午,把养牛场的牛送上车后,顾不上换衣服,钢城区艾山街道大龙门村的赵京胜来到了村民徐西才家,跟他一起来的还有市审计局的包村第一书记吴叶青。该村70多岁的残疾人徐西才是村里的贫困户,村里上了节水器材零部件加工的扶贫项目后,徐西才也参与了进来。前几天,赵京胜发现最近徐西才加工节水器材的效率降低了,一直想着抽时间来给他指导一下。

徐西才跟老伴身体都不是很好,前几年又因手脚冻伤落下了残疾。问起加工效率降低的事,徐西才说:“倒不是技术问题,天冷了,干起活来不大利索,也靠不大住,有时间我俩就干点。”

在徐西才家的桌子上堆满了代加工节水器材的零部件。这是村里扶贫车间的大篷车前几天送到家里来的,等到加工完成后,大篷车再到家里来拉。

今年39岁的赵京胜,在12岁那年一场意外让他的左腿落下了残疾,但性格要强的他没有向命运低头,靠修摩托车让生活富裕起来。2016年,被选定成为村里的扶贫主体后,赵京胜又回到村里,经营起了养牛场,“这是贫困户们的信任和重托,怎么也要把养牛场经营好。”抱着这个信念,很快养牛场就步入了正轨,有60多头牛的存栏量。

养牛虽然较为稳定,但是周期长、见效慢,2017年2月,赵京胜又在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由于贫困户大多都是老弱病残,为选择合适的项目,赵京胜跑了很多企业。当他了解到一些节水灌溉企业的零部件加工常年外包后,就四处奔走,最终打动了一家企业。“人家看到我是一个残疾人,不大相信我们扶贫车间能干得了,就给了点活试试看。我先学会后回去教给大家,一天能干2批活,老板这才相信了,优先把节水器材的零部件加工承包给了我们。”

一万个零件是一袋,加工一袋一般是60块钱,到赵京胜这里他又给贫困户每袋多加上5块钱,干得快的一天多就一袋。现在,扶贫车间的节水器材加工已经帮助本村里6名残疾人,50户、85名贫困人口增收,还带动了周边7个村子的20多名残疾人和120多户家庭增收。

在养牛场卖牛之前,赵京胜就已经拿出资金把分红发到了贫困户手里,徐西才家也分到了钱。“快过年了,好好干上几天,这一个月下来,少说一个人也有二三百块钱,再加上咱养牛场的分红,过年买点东西就很宽裕了。”赵京胜跟徐西才说。

新闻推荐

市供销社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记者于向阳通讯员朱虹吕娜报道本报莱芜讯1月15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莱芜市供销社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