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污变肥料,肥了鸭子,甜了果子,富了村民 鸭粪上长出“甜果果”
□本报记者 时晔然 通讯员 王勇
近年来,莱芜市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养殖户粪污乱排乱放现象严重,不仅污染周边土壤和水质,而且导致畜禽各类疾病多发,用药成本居高不下。如何变废为宝,补上粪污变肥料的“短板”,是莱芜市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问题。2017年,市委、市政府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列入美丽乡村建设内容,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示范项目也列入市委、市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在全市建设50个粪污无害化处理示范点,开创了种养一体化的新模式,变废为宝,为莱芜市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打造了样板,为畜禽养殖“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动力,为探索畜牧业“接二连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造了契机。
去年12月28日,正值寒冬时节,一股降温不期而遇,乡下的空气格外清新,湛蓝天空下,宽阔的柏油马路纵横田野阡陌。记者同市畜牧局的工作人员来到雪野旅游区大王庄镇大下河村,走进村民赵同生的养殖场,暖棚里传来小鸭稚嫩的叫声,暖棚之间的空地上栽满了樱花树,门口的大黄狗懒懒地趴在地上晒太阳。
“现在每天都有上门收粪的人,狗都不警惕了。”赵同生笑着说,在一间一人高的小平房里,我们团坐在八仙桌旁,赵同生沏上一壶热茶,打开了话匣子:“不瞒你说,以前我宁愿闻这臭味,也懒得处理这些鸭粪。”今年57岁的赵同生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自打2002年建场以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好,出栏量也从最初的1500只发展到了现在的15万只,年产值也突破300万元。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鸭粪处理成了一大难题。“过去房前屋后都是鸭粪,污水经常流进邻居果园,‘烧死\’树苗,臭味周围500米都能闻到,客户都不愿坐下来谈生意,每个月都有村民上门抗议,村支书也几次三番劝我整改。”赵同生说,为了除臭,他去年在平房里安装了壁挂式空调,结果用了2个月,内部零件就被腐蚀掉了,这件事让他心有余悸。对于畜禽粪污臭气的危害,大王庄镇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刘军很清楚:“臭气中含有的硫化氢和氨气会损害人体器官,引发各种炎症。”不仅如此,养殖场的鸭苗过去长期生活在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中,体质变弱,易生病,每年高达十万元的医药费让赵同生有苦难言,“整天吃药打针,死亡率却高达18%,客户反映鸭的肉质也变差了。”赵同生说。
2015年,镇政府下达了整改通知,赵同生投资20万元建起了粪污无害化处理设备,这其中政府补贴了5万元。现如今,鸭粪首先经过干湿分离后,粪水通过地下管道流入沉淀池,与人工收集的干粪一起进行自然沉淀发酵,粪便的臭味变成酸味,最终产生的沼渣可以做固态有机肥,沼液可以做液态有机肥。2017年,赵同生流转周边村民100亩的土地,建起了海棠果园,种上了2000棵樱花树,沼渣沼液作还田处理,这大大提高了果树的产量,也促进了苗木的长势。赵同生算了一笔经济账:“每年每亩节约300元肥料钱,一年就是3万元。相比只用化肥,果树的亩产增加了15%,吃起来更加清脆,更甜,卖相更好看。”不仅如此,粪污的及时清理也改善了畜禽的生长环境,“投料比也降低了,鸭子吃得少,却长得又好又快,一年能出栏7次,死亡率降到了5%,饲料费能省下4万元,全年的医药费不足5万元,比过去少了一半还多。”
去年,他购买了一台抽粪车,做起了“卖粪”的生意,一立方米能卖出300多元,前来上门“买粪”的村民络绎不绝。“过去粪水‘烧\’了他们的地,村民上门要钱,现在粪水变成“肥水”,村民上门‘送钱\’,真是点‘粪\’成‘金\’。”赵同生笑着说。他今年决定新安装有机肥生产设备,将生产出的肥料包装后到网上去卖,专供城里人养花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孔浩)1月2日,市委召开民主协商会,就市人代会人事安排方案进行民主协商,听取意见和建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晓海出席会议并受市委委托,就市委拟向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推荐的各项候选...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